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六代人、761位大屠杀幸存者后代的使命坚守——心手相传,承载记忆守护和平
发布时间:2019-12-04 09:35:00

  

  昨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死难者名单墙前举行。 本报记者 万程鹏摄

  “南京大屠杀已经过去82年了,作为幸存者后代,这一特殊群体,已经成为传承南京大屠杀记忆的重要力量。”12月3日上午9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传承记忆行动”发布会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会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家庭祭告活动。

  南京大屠杀已过去82年,当年的幸存者已步入耄耋之年,历史的见证者正在凋零。幸存者后代与幸存者朝夕相处,在传承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表示,今年4月5日,纪念馆与南京侵华日军受害者援助协会启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传承记忆行动”。

  截至11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共收集到82位幸存者家庭的761位幸存者后代信息登记表及幸存者后代家谱,并导入数据库。幸存者后代中,男性396人,占52%,女性365人,占48%。后代中年龄最大的是幸存者第二代,今年已经79岁。最小的一位为幸存者第六代,目前只有5个月大。经统计,能够参加记忆传承活动的399人,其中包括二代155人、三代154人、四代89人、五代1人。

  马雯倩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秀英的重孙女,她讲述了自己第一次接待日本团队时的情形,并表示:“我会传承好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当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葛道荣、马庭宝、艾义英、周万荣在家属的陪同下祭奠名单上自己故去的亲人。

  1937年12月13日,车夫魏绍民由于拒绝给日军带路被乱枪打死,留下了妻子和魏祥发等7个孩子。魏祥发多年的心愿就是把父亲的名字刻在死难者名单墙上。纪念馆工作人员查找了大量档案资料,发现在名单墙上有一死难者“魏少明”,和魏祥发所说的父亲魏绍民应为同一人。3日,魏祥发的女儿魏冬梅、女婿王庆来到现场,祭奠先人。

  如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死难者的家属都在老去,南京大屠杀记忆传承的重任已经落在他们后代的肩上。今年62岁的葛凤瑾是幸存者葛道荣的次子,他曾陪同父亲多次参加中外座谈、集会、宣讲等活动。他说:“父亲经历过战争的伤痛,经常教育我们要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今后,我们会继续尽力传播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珍惜当下,面向未来。”

  本报见习记者 吕 鑫

  本报记者 朱 娜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