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10位大咖共话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03 08:56:00

交汇点讯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12月2日,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社科联主办,苏州大学承办的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十四届学术大会文学与历史学专场学术活动在苏州举行。本次专场学术活动以“弘扬区域文化精神 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莫砺锋、陈尚君、朱万曙、范金民、汪涌豪、王彬彬、王尧、吴滔、王永平、王卫平等10位学者大咖共话文化古今之变,建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苏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晓宏到会致辞。他介绍了苏州大学丰厚的文史底蕴和传统。苏州大学盛邀各领域深谙文史研究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探讨学术,旨在努力弘扬传统文化,为加快建设“人文江苏”和“强富美高新江苏”贡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力量。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之顺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江苏先后启动实施了大运河历史文化带建设、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着力提炼阐发区域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促进区域文化传承发展和转化创新,为江苏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有力的思想理论和文化支撑。在“十四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我们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作出贡献:要做好基础性研究工作,加强对区域文化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不断丰富拓展区域文化的内涵,提炼精华,为现当代文化建设提供滋养和支撑;要大力传播普及区域文化,提高社会公众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莫砺锋以“古代文史研究与弘扬传统文化”为题做主旨报告。他表示,中国古代的学术本有文史不分的优良传统。在继承民族文化精神这个现实目标的统摄之下,从事史学与文学研究的学者更可能互相合作,努力发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正能量,为当代精神文化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学理支撑。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大致可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三部分。我们真正能够继承、发扬的主要是传统文化中的观念文化,就是先民们的意识形态、伦理准则、价值判断、人生理念等。要想继承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研读古人留下来的经典、整理古籍。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古代典籍流传至今的真正价值并不是供学者研究,它更应该供大众阅读与学习。当代影视作品中有不少歪曲古代社会生活的荒唐例子。因此,做好关于古代文史知识的普及工作,是专业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希望古代文史研究的学者能分出一点时间和精力,从事普及工作。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陈尚君围绕“网络时代的传统学术”主题做主旨报告。他从自身和身边学者的经历出发,引出关于传统学术如何应对现代科技的便捷与挑战的问题。他认为,利用现代网络条件、写作手段以及文献公开普及,为文本写作提供莫大便利。在全球化与网络化的国际大环境下,传统学术也在发生本质变化。网络时代的传统学术,展示出无限的可开拓空间,特别希望学者不要满足于各种数据库提供的便捷,更不要满足草率的学术快餐的制作,应利用现在的各种有利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观念转变,立场调整,好题目将层出不穷。同时,他希望江苏文史界投入更多精力,对地方基本文献与重要作家、学者的文集进行高质量的研究与整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朱万曙以“江苏与明清‘戏脉’”为题做主旨报告。江苏戏脉源远流长,发扬了中国戏剧的文脉。江苏在明清时代为延续中国“戏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一方面,从明代开始昆山腔兴起以后,戏曲的声腔与表演得到了发展,从苏州向周边地区扩展。另一方面,以顾坚等为代表的江苏文人对延续“戏脉”的推动和引导作用。江苏为何能在延续明清“戏脉”中发挥如此大的作用,主要是当时整体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下的产物,而且以吴江的沈氏家族为代表的家族文化促进了当时戏曲的发展。江苏“戏脉”是地方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和研究。

南京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明史学会常务副会长范金民围绕“明清时代江苏商人的风采”主题做主旨报告。他主要介绍了洞庭商人、西山商人、无锡商人、江淮商人等特点。经比较和总结发现,从活动区域看江苏商帮,利用水运大通道,长期集中开展经营活动,是江苏商人的一大特点;从经营商品或从事行业来看,主要从事丝绸、棉布、粮食、副食品等有关国计民生关乎百姓生活的大宗日用商品;从经营理念看,求稳求实,不走险棋,是江苏商人的又一个特点;从经营方式来说,家族经营,是江苏人与其他区域商人的共有特征;从经营手段来看,注重商品与市场信息,把握行情,采用管理人做法,充分发挥人力和资本优势;从经营眼光来看,顺应时势、与时俱进,开展经营新领域;从制度创新来看,总体而言,较之广东、福建等地商人,谨慎稳当有余,开拓冒险不足;从实力整体而言,江苏商人省域范围的整体程度不够,没有形成一个全省范围的著名商人集团。

复旦大学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汪涌豪以“知识共同体中的中国语境”为题展开交流。他认为,之所以知识共同体的建设在今天变得如此重要,是因为与自然科学本身是一个整体,分科而治不过基于人的认知局限一样,人文社会科学也是一个彼此联系的整体,有时单一学科的眼光根本无法弥合分歧。一如科学的共同体最终成了科学知识增长和科学革命发生的基础,人文社会科学的共同体也必然性地成了推动人们自身观念与意识进化的重要力量。以这样的立场,我们讨论当下学术研究就必须回到中国语境,基于建立更合理均衡的人类知识共同体的深远图谋,希望中国的思想能作为人类普遍理性的重要部分,实质性地被认可,中国的文化能真正汇入人类知识体系的洪流。这其中,正确处理“自性”与“他性”的关系非常重要,成为全球范围内文化整合与学术推展的关键,要求我们更重视由对“他性”的尊重,达到对更高层次的“自性”的把握。

南京大学教授、江苏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王彬彬围绕“当代文学的总体性与区域差异性”主题展开交流。他认为,区域语言错综复杂,每个人的语言资源是不同的。个人用母语思考,用自己的家乡话自言自语,而写作中将个人母语转换为普通话的过程,制作的差异,影响着文学创作,影响着作品的文学性。可以说,母语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学的品质。这为我们理解当代文学的区域差异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苏州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尧以“当代文学与新旧传统”为题做交流。他表示,自“五四”运动以来已开启的文化转型至今尚未完成,主旋律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交叉、交融性增强,总体处于复杂多元的胶着状态。当今时代,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文化状貌,人类普遍面临着机器技术对精神世界的侵蚀、感情表达格式化趋同化、文化的整体性与区域性差异过大等问题。正视和化解传统文化再造中的问题,才能真正完成文化转型。同时,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地化如何协调问题也日益突出,我们在保持足够文化自信的同时,也需要积极地与世界文化对话。

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吴滔,扬州大学教授、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会长王永平,苏州大学特聘教授、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王卫平分别围绕《淮安“运河之都”的形成机制——城市重心的转移为中心》《两晋之际江东士族接引北人与华夏文明传承——以顾荣的相关活动为中心》《描摹义庄的蓝图:<义庄翼>的价值研究》发言交流。

来源:交汇点   作者:杨丽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