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谢建国
发布时间:2013-11-05 14:00:00

  谢建国,1973年生,湖南耒阳人,南京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教授,南京大学-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人口红利,要素收入分配与中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研究”(08CJY063)。

  近几年我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日趋加剧,采取多方面措施逐步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当前宏观经济调控的必然选择。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是在国际分工基础发生了重大变化,要素高度流动、产品内分工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本质特征的背景下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很难在传统的国际经济学框架内得到满意的解释,国内外学术界在有关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上还远未取得共识。项目研究从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出发,从国内劳动力供给与要素收入分配的角度,来考察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背后所蕴含的经济根源与发展趋势。

  谢建国认为,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存在供给与需求两方面的原因:大规模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促使了资源寻求型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产品内分工垂直一体化生产流程加速向中国转移,这些转移促使了中国资本帐户的盈余,并扩大了相关产业的出口能力,引致经常帐户的盈余。从本土企业角度分析,低成本的劳动力供给与剩余劳动力的城乡转移也为中国现代工业部门的规模扩张提供了动力,促进本土企业产出能力的提高,增加了出口产品的国内供给,这是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供给方面的原因;而二元经济结构下要素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则构成了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需求方面的原因。二元经济条件下经济高速增长导致的收入分配向资本要素倾斜,劳动要素收入份额相对下降,在劳动要素内部,高收入群体的收入份额相对上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份额相对下降,这种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导致国内边际消费倾向下降,有效消费不足、储蓄过剩,这又进一步引致国内市场生产企业的投资不足。储蓄过剩与投资不足的缺口必须通过出口与进口的差额来弥补,经济的内部失衡导致了外部的失衡,促使了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形成。

  该项目研究主要内容:(1)沿着经典国际收支理论分析思想,引入劳动力无限供给假设,建立一个改进的Salte-Swan-Corden均衡分析模型,探讨劳动力供给与要素收入分配对中国国际收支的内生决定影响,并讨论中国国际收支当前双顺差发生的表象与福利实质;(2)在前述修正的Salte-Swan-Corden均衡模型的基础上,放宽劳动力无限供给假定,考虑弹性的劳动供给以及要素收入分配的动态演进,建立一个改进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模型,研究中国未来国际收支状况长期发展与调整的动态特征,给出理论上自洽的解释;(3)考虑要素流动性、价格粘性、工资粘性、弹性汇率调整等其他因素对中国国际收支调整的影响以及国际收支应对调整的冲击反应,将总供给总需求均衡模型进一步拓展,建立一个交叠世代跨期模型(Overlapping-Generations Model),探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期要素流动性以及制度调整对中国国际收支的长期动态影响;(4)使用中国样本数据进行检验,考察劳动力供给与要素收入分配因素对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解释能力与作用效果,同时设定不同劳动供给、要素流动性与收入分配模式,探讨在不同模式下中国国际收支调整的动态特征及政策效果,并针对不同的模式,分析中国的应对策略。

  谢建国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近几年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世界经济》等国内领先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本,并入选2007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来源:省社科规划办   作者:谢建国   编辑:冯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