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发展新突破
发布时间:2016-07-15 08:56:00

  5月9日,人民日报头版刊发对权威人士的专访《开局首季问大势》,以朴实、直白的语言辨方向、抓关键、谋全局,对经济问题进行了全面透彻剖析。笔者理解,根本要求就是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核心实现发展新突破。

  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是L型,这是统筹各项工作的基本出发点。2013年中央提出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2014年提出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经济L型增长判断,是一个不断探索客观发展规律的过程,也是从方向思考到清晰判断的过程,是一个凝聚共识的科学判断。

  笔者曾经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增长的统计特征,对我国未来5年的GDP变化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中国经济增长率将于“十三五”期间明显降低,均值约在6.5%左右,同时我国经济将在2018年左右开始企稳。这个研究结果从一个侧面也佐证了L型走势判断的科学性、合理性。

  正因为这一判断实事求是,符合实际,所以很快形成共识。只有正确、客观、冷静的认识到经济发展形势后,才能对症开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从五大要素入手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理解经济发展的本源。从中长期经济发展来看,总供给取决于制度资源、劳动力、自然和环境资源、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等五个方面的要素供给。下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需要从提高五大要素禀赋能力入手。

  制度层面。进一步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更大程度和更广范围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逐步完善法治体系。充分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各项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民主化。

  劳动力方面。通过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劳动资源的贡献。重点培养各类企业家、科学工作者、各级干部等三类关键人才,使人口红利逐步升级成人才红利。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发挥人才在解决科技创新、环境治理、要素使用效率等问题方面的作用,以人才红利带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资源方面。加大资源利用的效率和质量,全面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层次升级迈进。进一步明确环保标准,严格标准实施,通过市场手段去产能。

  技术创新方面。落实科技三会的决策部署,按照三个面向,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培育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双向开放力度,在区域发展战略、自贸区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拓展新市场。培育国内企业跨国经营的能力,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更大程度地尊重、认可知识资本的作用,为新的技术突破创造机制条件。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服务和产品质量,更好、更快地满足社会需求。

  管理制度。管理制度创新的根本方向是依靠市场的力量,打破阻碍竞争和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培育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以价格作为主要调节因素,由市场力量决定产业发展的方向,尽可能地减少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探索互联网时代的管理模式,夯实制造业优势基础。深度借助大数据、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精准性。

  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还要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树不能长到天上,高杠杆必然带来高风险,控制不好就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导致经济负增长,甚至让老百姓储蓄泡汤”。如何把握好去杠杆的“度”、防范系统性风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个关键点。

  截至2015年,我国实体经济的全社会负债规模大体上为145.94万亿元,债务规模相当于当年GDP规模的2.16倍。其中,中央政府负债为10.66万亿元(主要是国债),地方政府负债17.18万亿元,国有企业负债为79.07万亿元,居民负债为27.03万亿元。

  从各主体的偿还能力来看,债务规模总体安全,但不同债务主体、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差异较大。笔者的研究发现,负债规模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已经超过“由正转负”的拐点,靠信贷或债务规模推动的GDP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如果进一步加大债务规模,甚至可能会对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适度控制债务规模,有针对性去杠杆非常重要。要针对煤炭、钢铁、房地产、建筑等不同行业特点,积极稳妥去杠杆,同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三大产业均衡发展。

  去杠杆过程中,金融要回归本原。股市要立足于恢复市场融资功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汇市要立足于提高货币政策自主性、发挥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通过完善房产税、遗产税、增值税等税收制度,建立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机制。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杨军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