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发布时间:2021-09-16 10:21:00

认识论作为哲学基础理论,一直被学界所重视。尤其是自20世纪80年代反思教科书哲学体系以来,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突出成果,就在认识论领域实现了理论的重大突破。实践唯物主义以马克思的实践概念为中心,通过阐发主体在认识活动中的功能、地位与价值,批判了认识论的反映论,重构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哲学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将其视为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哲学表征,并不为过。

然而,在进入21世纪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开始步入低潮,相反,在社会政治哲学、价值与文化哲学、现代性研究等领域却出现一片繁荣景象。笔者认为,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学术风尚的整体转变渊源甚深。事实上,自20世纪晚期后形而上学思潮滥觞,人们就日渐丧失了对于元哲学的信心。此外,受风靡一时的现象学存在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论与生存论诠释也获得一时勃兴。在此研究路向看来,马克思在把理论目光从有关超验“存在”的真理转移到现实的人的生存时,就一举终结了传统形而上学及其认识论范式。因此,作为现代哲学的开辟者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就是存在论或生存论,而非认识论。可以说,这种诠释路向严重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致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本质陷入一种晦暗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学界近年来对马、恩文本研究的愈加深入,具备了改变上述局面的契机。尤其是,在资本论》哲学这一当代马克思主义主题的引领下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开始获得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学术作品。在《资本论》即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乏理论的创新性,譬如,关于《资本论》的认识论、社会认识论等讨论无疑在内容上是非常丰富的,但其中最根本的仍莫过于对认识论理论性质的深化阐释。

因为新的研究方向不再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作一种既定性的范畴构建的结果,而是将其视为一个逻辑不断深入、内容不断充实的认识的具体化过程。这就打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对其哲学部分和科学部分的僵硬划分,不再把科学社会理论视为认识论奠基的结果,进而更明确地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呈现为一种区别于思辨认识论的具体认识论。尽管如此,笔者仍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方兴未艾。在某种意义上,建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理论的触角把握住巨变中的当代社会现实,未来可能还需要在以下三个方向上继续推进相关研究。

其一,在学术传统上,应进一步批判地消化、吸收中国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成果。如果不能立足于学术史的总体性高度对既往研究传统做出彻底的清理,那么,就很难在研究中达到真实的理论自觉。譬如,从认识论视角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一条从主—客体认识论(卢卡奇)、结构认识论(阿尔都塞)、社会批判认识论(哈贝马斯)再到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索恩-雷特尔)的逻辑线。可见,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无法绕过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思路的,而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回应与转化。此外,如果说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成果,那么,实践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资本论》的认识论阐释又是何种关系?诸如此类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澄清。

其二,在学术体系上,应进一步厘清认识论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内部各个环节、结构之间的关系。如前所述,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存在着以存在论阐释压制认识论的倾向。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必须合理解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存在论和认识论的关系问题,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本性上到底是以存在论转向消解了认识论,抑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论也是在科学的认识论反思中建构的?再比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革命实践的关系问题。受激进左翼思潮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革命与行动哲学被凸显出来,而其认识论或理论哲学部分却被视为形而上学残余而予以摒弃。那么,认识论是否如其所视的那样是一种消解革命性的静观意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理论哲学,它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或曰政治的部分,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只有正确解答这些问题,才能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标准。

其三,在学术旨趣上,如果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不是思辨认识论,而是一种具体认识论,那么,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必须始终面向当代的社会现实和人类实践。就宏观层面而言,这涉及我们如何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立场、观点与方法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剥削方式、积累方式,进而准确预估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就微观层面而言,又涉及我们如何在这一历史性的生产的社会关系结构中分析规范当代人的生命和精神生活的意识形态机制。要回答上述问题,就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认识论范畴进行理论想象,而必然要触及形塑当代人的社会生活的资本生产与话语生产机制,而这正是培育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社会土壤。正如马克思通过批判国民经济学所展开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幅鲜活的“社会认识”范例,如何对当下的数字资本和算法统治的世界进行本质把握,进而为新时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人的自由解放提供指引,也将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时代课题。

总之,在实践中发展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这一课题,正逐渐显露其广阔的研究前景,我们期待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在这一领域取得越来越有分量的学术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迈上新的台阶,进入新的境界。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袁立国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