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构建新时代中国智库建设的评价体系
发布时间:2018-02-06 13:53: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新型智库建设发展要“把握正确导向”、“坚持改革创新,规范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智库界的共识。建设一个体现政治导向、科学精神、专业特色、学理优长和社会需要的、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规范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议程。

  在国家实施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战略后,新型智库建设蓬勃发展,各类智库如雨后春笋,带来了我国智库发展空前繁荣的新时代。同时,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新型智库建设的统一标准要求,新型智库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发展误区,虽然并非普遍,但应注意。例如,依照固有标准开展新型智库建设的评价工作;原有学术机构翻牌成为智库研究专业机构;以学术研究方式开展智库研究工作;把新型智库建设工作重点放在智库联盟建设上;各种传统的学术会议冠以智库论坛;智库建设单纯追求领导批示;有些学术机构在国家没有建立统一评价标准体系的情况下,急于开展智库排名,导致智库建设工作浮躁化。

  诸如此类的问题表明,由于不规范导致非科学化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影响了新型智库建设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要根据十九大精神,结合中国新型智库建设自身发展特点和新时代新型智库建设面临的诸多实践新问题等各方面的要求,参考国际智库界惯例,尽快出台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发展的评价标准体系,完善以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办法,构建以需求侧、用户端评价和社会评价为主、同行评价为辅相结合的新型智库建设指标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大体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评价体系的原则性标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在《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等文件中,已经明确提出了几条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原则性标准。这些标准都要作为新型智库建设的政治方向性和纲领性的评价依据,所以,新型智库建设评价体系的原则性标准内容至少应涵盖以下方面: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相对稳定、运作规范的实体性研究机构;特色鲜明、长期关注的决策咨询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代表性人物和专职研究人员;有保障、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成果转化渠道;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健全的治理结构及组织章程;开展国际合作交流的良好条件等,以上这些新型智库标准,规定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依法规范运作;要求新型智库要专业化发展,特色鲜明;要具备专业领军人才和专业团队队伍;要有可靠的资金来源保障;要有智库成果转化渠道和搭建智库交流平台;要建立智库自己的专业化数据库;智库内部管理要有规可依健全发展;同时,新型智库应是外向发展的国际化智库。因此,这八个标准是我国建设新型智库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标准,同时也可以作为衡量新型智库建设的纲领性和原则性标准。

  评价体系的中国特色标准

  《意见》提出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并且要“定位明晰、特色鲜明”。中国新型智库“中国特色”的核心就是新型智库要“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新型智库能否充分体现出这几个方面的要求,是任何一个专业化的新型智库能否办出中国特色的核心标准所在。

  新时代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研究对象首先发生了新变化,由以往“研究回答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转向“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扩大了新型智库研究对象范围,更加强调了新型智库对一些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其次是智库职能作用发生了新变化,2004年国家提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文件中指出,思想库、智囊团发挥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职能则转变为“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并且“迫切需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特”和“新”这两个鲜明特点必须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评价标准体系中得到体现,这也是培育我国新型智库建设发展的民族特点的导向性评价标准要求。

  评价体系的国际化惯例标准

  《意见》提出了“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目的是“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对外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我国智库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这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必须是国际化的智库,要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格局,必须广泛吸收国际先进著名智库的发展经验和管理办法以及运作模式,为此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国外智库的先进经验”。因此,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评价标准体系构建探索中,应当借鉴国际智库的一些先进合理的评价标准原则,把其纳入我们的评价标准体系中,但是绝对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智库的评价标准,核心还是借鉴国际智库的一些评价标准,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评价标准体系。

  新时代建设国际化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还应遵循国际社会法则和规则运作,同时,中国新型智库建设还要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遵循国际智库的科学性建设经验,遵循规律性和工作程序的科学规范性,确保新型智库研究成果产出方式和方法都符合国际规范化;遵循国际智库的求实性,特别是打造新型智库研究工作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精神追求。围绕上述内容形成的新型智库评价衡量标准,都应该是考量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国际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内容。

  评价体系的学理性标准

  新时代新型智库发展必需遵循专业化原则、走专业化的道路。此前《意见》中也提出实施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规划,重点建设一些“国家亟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引领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智库”。专业化是新型智库自身的专业特长所在,也是新型智库自身的本质特点所在;是新型智库的功能作用的独特体现,也是新型智库之间互相不可替代的独到之处,更是区别新型智库是否趋同化和同质化发展的主要标准之一。智库专业特长就是新型智库擅长解决某一领域的问题,并且根据需要制定解决问题的战略性谋划能力,特别是针对专业化的问题依靠专业化手段和工具提出专业化的可操作性解决办法。

  因此,衡量智库专业性就要检测智库在某一专业领域的积累程度、发展历程以及相应的理论水平(理论创新程度),还包括专业化的新型智库研究队伍所包括的各类专业人才的科学配比程度,研究团队合作攻关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基础科学性方面的内容都是影响智库专业化发展的要素,新型智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是依靠这些专业理论和专业方法作为学理性的支撑,提出解决问题的学理性依据。智库的专业性也表明智库研究成果解决问题的学术理论依据,表明其是在什么样的专业科学理论指导下解决智库问题,是专业理论实际运用解决社会问题的结果,体现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根据。新时代新型智库专业化建设过程中,体现专业化特点的科学性和学理性标准应该是新型智库建设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评价体系的需求侧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发展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需要强大的智力支持。”为此,在建构新型智库评价标准体系问题上,一定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原则,以新型智库是否为改革发展大局服务为核心内容,其评价标准取决于对智库的社会评价(用户端、需求侧的评价),即智库的研究报告是否被需要方满意地采用。

  目前在新型智库建设评价体系中,作为智库产品之一的研究报告能够获得不同级别的领导的肯定性批示无疑是评价其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但是,智库产品获得领导批示固然重要,落实领导批示要求,把智库产品的建议内容纳入决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机制作用中,带来国计民生利益的最大化,才是具备更大实效的智库价值体现。因此, 新时代新型智库建设,不能盲目追求领导的批示,而应该追求批示后的智库产品带来的实际效果。比如,在解决我国农村支农资金短缺问题方面,常规做法是基层金融机构向国家政策银行申请支农再贷款,然后把再贷款放贷给农户,弊端是利率高、时限短、还款急、预期不准等等,如果机制性地增加基层农信部门的自有资金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支农资金短缺问题。

  为此有智库建议各级政府涉农部门指令性地把财政资金全部存入农信社,增加农信社的自有资金,这样就极大地缓解了农村支农资金不足和支农资金来源长期没有机制性保障的问题。这个建议得到了有关领导的批示,也得到了农信部门的极大赞同。领导批示后,经历了多层落实环节,最后,历时一年多时间,智库方案被完全落实到位,区域性年度支农资金就增加了几百亿元,不仅缓解了支农资金短缺,也大大降低了农民贷款的成本,是一个于国家和农民都有利的智库方案。因此,领导批示肯定智库的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一定要把领导批示落实到实处才能见到智库成果的社会成效。所以,智库成果被纳入决策,吸收入政策,推动政府运作,带来国计民生利益,这才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职能作用发挥的核心评价标准。

  (作者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牟岱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