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一带一路”建设:共同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
发布时间:2018-07-10 08:49:00

  “一带一路”建设致力于缩小发展鸿沟,从根本上化解造成各种冲突和矛盾的根源,是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各国人民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提出的发展合作倡议,是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早在1936年,提出“丝绸之路”概念的德国人李希霍芬的学生、瑞典人斯文·赫定出版《丝绸之路》一书,就曾预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条交通干线(丝绸之路)是穿越整个旧世界的最长的路。从文化-历史的观点看,这是联结地球上存在过的各民族和各大陆的最重要的纽带。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他推断,“中国人重新开通丝绸之路之日就是这个古老民族复兴之时。”

  “一带一路”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的关键词,标志着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为解决人类问题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五年来,在各参与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编织起以亚欧大陆为中心,辐射全球各大陆、连接世界各大洋的互利合作网络,构建起发展战略对接、各自优势互补、彼此互联互通、包容开放发展的国际合作平台。全球140多个国家和80多个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成功落地。

  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实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中国与世界的联动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聚焦发展这个根本性问题,释放各国发展潜力,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但建设“一带一路”不是我们一家的事。“一带一路”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而是要以我国发展为契机,让更多国家搭上我国发展快车,帮助他们实现发展目标。我们要在发展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多考虑和照顾其他国家利益。要坚持正确义利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要统筹我国同沿线国家的共同利益和具有差异性的利益关切,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调动沿线国家积极性。我国企业走出去既要重视投资利益,更要赢得好名声、好口碑,遵守驻在国法律,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实践证明,“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整合各参与国的产能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推进各参与国的互利合作,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开展区域合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不是中国独唱,而是世界大合唱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这条路不是某一方的私家小路,而是大家携手前进的阳光大道。”“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互联互通、战略对接、国际产能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是形成大合唱的基本方式。

  中国主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家战略、发展愿景、总体规划等有效对接,寻求共建“一带一路”的合适切入点。截至2017年底,中国与8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1个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涵盖互联互通、产能、投资、经贸、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海洋等合作领域。中国积极履行国际责任,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深化同各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经社会、世界卫生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文件。

  追求开放、包容、普惠、均衡、共赢的全球化

  古丝路的衰落推动欧洲人走向海洋,开创海洋型全球化。这种全球化是单向度全球化。核心—边缘分工体系,文明的等级秩序,区域化与全球化矛盾导致全球化悖论,酿成今天的逆全球化、反全球化现象。“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表明中国从参与到引领全球化角色转变。通过倡导文明的共同复兴、开创文明秩序、实现陆海联通和全球化的本土化,建设绿色、健康、智力、和平丝绸之路,共商、共建、共享利益、责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扬弃了西式全球化,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合作架构,开创新型全球化。

  传统全球化——关税减让,最多能推动世界经济增长5%,而新型全球化——互联互通,将推动世界经济增长10%-15%。通过倡导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正在治疗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顽疾,引导热钱流向实体经济,正在消除全球金融危机之源,让全球化惠及更广泛的民众。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是资本导向的全球化,私人资本不愿投基础设施,资本主义的政治周期无法满足长、慢周期的基础设施需要,资本全球化服务选票而非老百姓,致使全球基础设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短板: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要升级换代,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严重短缺。原来的国际体系主要是美国提供安全、金融公共产品,不再适应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将新自由主义推动的资本导向的全球化,转变为发展导向的全球化,让投资回归实体经济而不是制造越来越多的金融泡沫,是应对民粹主义挑战,实现开放、包容、均衡、普惠全球化的希望所在。

  脱贫致富、削减贫富差距、全球有效治理,是“一带一路”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三大效应。贫困是人类的公敌,盗贼出于贫穷,不患寡而患不均。“一带一路”通过基础设施的投入,产生“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效应。全球90%的贸易通过海洋完成,80%产出来自沿海地区一百公里地带。“一带一路”通过陆海联通,消除沿海与内陆地区发展差距。不仅如此,“一带一路”成为推动国际社会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合作倡议。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义桅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