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学以成人”:让中国与世界亲切对话
发布时间:2018-10-19 10:00:00

   以“学以成人”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无论是对于第一次与中国相遇的世界哲学大会,还是对于第一次迎来全球主场的中国哲学界而言,本次大会都具有历史性和标志性的意义。从哲学学术发展和文化深入交流等角度来说,本次大会是中国与世界之间的对话及其相互理解的一座里程碑。

  在一种全球化的语境中,特别是以文化与民族之间的利益和价值冲突为基本底色的世界现实中,集合全球哲学家围绕“学以成人”为主题展开以多元、包容,乃至和谐为目标的思想对话,以个体和群体的人为出发点和目标的反思是全球化时代以共识为基础完成跨文化和跨区域共同体建构的前提,体现出来的是哲学反思的责任感和现实价值。

  我们在这里不仅看到中国文化传统与西方文化的异同,而且还看到“学以成人”这个带有浓厚中国哲学元素的主题是与西方哲学中“人文主义”的观念高度契合一致的。这是因为,东西方哲学虽有差异,但不论是描述性的表述,还是规范性的要求,说到底,哲学的本质和作用就在于促进人的存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重科技、轻人文,重现实利益、轻人的理想价值的现象,造成种种社会弊病。这在当下的中国更具有紧迫性,“学以成人”的重提适逢其时。在新的社会背景、新的成人目标和新的学习形式的前提下,增强对“学以成人”的关注,加深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是大有益处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世界舞台上彰显

  “学以成人”的主题是杜维明教授提出来的,凝聚着穿越古今的智慧。以此为主题的哲学盛会,回归到“人”以反思文明历程,从“人”出发展望未来发展。

  中国文化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人文”。“人文”这个词最初是跟“天文”相对,《周易》的《贲卦·彖传》中称:“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通过对天文的考察,可以看到一年四季的变化;通过人文,就可以教化天下,让这个社会发生变化。所以,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文化成”。以人文的方法来让这个社会发生变化,是把人们的恶习等各种各样不好的东西化掉,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大学》提到“止于至善”,做人一定要懂得“止”,知道止于何处。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不同的身份了解自己应尽的义务,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帮助人们达到“止”,叫“文明以止”。“文化”跟“物化”相对,文化是用文的方式去变化,物化是用物的方式去改变。文明相对于野蛮、原始质朴而言,用文来明。孔子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中国文化里,文明就是教化,而教化的核心是让每个人都能够明白自己的身份;不光明白自己的身份,还要认同自己的身份;不光认同自己的身份,还要以此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明白做人的道理,规范人的言行举止,去改变诸多不良的社会习俗,来构建和谐的社会秩序。“学以成人”的大会主题就是对于中国文化人文精神的表达与诠释。

  以汉语作为思维工具的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登上世界学术舞台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在世界上流行的程度标志着这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与国际交往能力。语言与民族是紧密相连的。任何话语体系都是建立在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有赖于本民族语言的言说方式。历史早已证明,只有那些根植于本民族语言基础上的学术话语体系才能岿然屹立于世界学术话语体系之林。世界哲学大会将汉语首次列为官方语言,彰显着中国作为大国的主人翁气派,也为更多的中国学者提供了学术观点发表的舞台,更为未来鼓励更多国际人士学习汉语提供了契机。

  从中国文化本位出发来诠释中国话语体系的完善与传播

  哲学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结晶,哲学话语引领时代发展。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哲学的需求不同。这样大规模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显示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高度,具有了对接美欧、亚非等世界各地不同哲学领域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的学术能力。

  中国哲学学术话语体系在逐步建立,在此过程中,要重视三个方面,一是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培育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基础,要有意识地从中国文化本位出发,来诠释中国奇迹。二是树立问题自觉意识。要立足于中国社会实践,总结中国成功的经验,创立解释中国经验的理论范式,向世界解释中国奇迹发生的原因及理论支撑。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中,学术主体的理论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不只是话语体系打造的问题,更需要每一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中国文化主体意识、文化自觉意识、敏锐的问题意识,站稳中国立场。三是树立文化自强意识。面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实践,全世界高度关注中国,需要解释清楚中国奇迹背后的理论支撑和理论创新,需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完善与传播,必须也只能由中国学者承担此历史使命。

  标志着理解与沟通促进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融通。“学以成人”这个主题所蕴含的普遍意义,超越了不同文化传统和思想背景,超越了不同意识形态观念,超越了不同地域空间的限制,使得人们可以在世界哲学大会的平台上展现不同的认识结果。在哲学研究的范围上,整个世界哲学在从西方中心转向世界多极的格局,当代哲学逐渐转向交流对话,这些交流对话使得不同哲学传统之间可以相互理解,共同寻找解决当代社会发展问题的哲学途径。因此,世界哲学大会促成了跨文化的理解与沟通。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人应该怎样生活”“如何培育人性”等面向人类、面向时代、面向哲学、面向生活的命题,摆在各国哲学家面前。中国文化可以为此提供丰厚的滋养与可能的答案。

  汤因比曾说过,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当然他所指的是中国的文化。他认为以中国文化为主的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将是人类未来最美好和永恒的新文化。总之,以东方文化为主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华,把人类文化的发展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是本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的愿景。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李海峰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