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2018-12-12 10:03:00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当今时代,无论中国抑或其他国家,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只有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才能有效解决各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复杂演进、全球价值链的深刻调整以及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世界各国已经成为相互依存、彼此融合的利益共同体,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一、开放促进国家繁荣发展进步

  开放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与进步,这是由古往今来众多国内外经济理论和具体发展实践所证实的。

  从经济理论上看,早在18世纪60年代,英国学者亚当·斯密分析了重商主义的理论政策弊端后,提出了“自由贸易”的主张,他认为交换或者贸易可以给交易双方带来好处,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而市场规模的扩大有利于专业化水平的提升,进而将带来更多的价值。他在《国富论》中指出,选择自由贸易可以更好地实现一国财富的积累和利益最大化,贸易双方分别以各自具备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交换,必然会从中获利。在此基础上,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强调,即使贸易国一方的产品不具备绝对优势,但只要其产品存在相对优势,就可以通过贸易使得贸易双方获利。20世纪30年代,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进一步完善和充实了自由贸易理论,提出了要素禀赋论,指出在两个国家各个生产部门技术水平相同时,两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比较优势,只要生产不同产品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仍然存在分工和贸易的基础,通过贸易必将提升参与方整体的国民福利。总体上,自由贸易理论主张开放与贸易,并充分肯定了自由贸易对国家繁荣发展的意义。同时,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也证实,作为实施开放发展的主要途径,国际贸易和投资可以直接拉动参与国的经济增长和生产效率的提升,并在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制度创新和就业创造等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从发展实践看,20世纪70年代,日本为解决因经济快速发展而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通过扩大对外投资,加快了产业转移的步伐。与此同时,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体也急于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机遇,从而对于来自日本的产业转移持积极的开放态度,最终日本的产业技术和资本与上述各经济体的比较优势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实现了有效结合,共同推动了各自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韩国和新加坡也在这一进程中实现了资本、技术等核心优势资源的原始积累,并抓住经济全球化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赶超,逐渐成为发达经济体。同样,发达国家通过推行开放和贸易投资自由化,可以获得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使其所掌控的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和优化整合,从而实现生产率的大幅提升和利益最大化。

  经验证明:闭则塞,开则明,只有积极主动地实行对外开放,才能推动国家的兴旺发达。由此可见,开放是实现国家和地区走上繁荣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

  二、开放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足迹充分证明,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对外开放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打开国门搞建设,实施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是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获得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人才,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增添了新活力、拓展了新空间,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2001年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更是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新阶段。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总体规模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直到现在都是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2009年,中国的GDP总额也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09年,中国出口总额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2013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014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2017年,中国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较之1978年提高了8倍左右。同时,中国构建了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在逐渐调整和优化升级。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我们坚持对外开放战略息息相关。

  与此同时,开放推动了中国世界地位与国际影响力的提高。改革开放40年,中国已经从国际体系的旁观者转变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开放的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主动承担起相应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对话与合作,始终坚持推动多双边贸易和国际贸易投资便利化,致力于推动构建更加合理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新体系和全球治理新秩序。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测算,2013-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平均为31.6%,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依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持续稳中向好的中国经济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复苏,有力地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三、开放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潮流

  当前,世界经济和全球化进程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民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等思潮抬头,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世界经济复苏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但是历史经验表明,尽管经济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但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开放依然是发展的主流。世界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矛盾并非内生于经济全球化,不能将所有的责任简单归咎于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当今世界已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各个国家都处在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之中,任何试图割裂国际经贸联系,奉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大搞封闭经济的行为都是难以持续的,最终必将损害到本国的利益。“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要求和世界主要潮流,只有坚持开放发展才能推动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和世界各国的繁荣昌盛。

  中国始终坚持多双边贸易体制,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序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创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等,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诚意和决心,也充分展现了中国积极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近期在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中国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也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红利的重大举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所言,中国将始终是全球共同开放的重要推动者、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动力源、各国拓展商机的活力大市场和全球治理改革的积极贡献者。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正以实际行动和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为经济全球化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陈昭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