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聚焦新的时代命题,凝结新的思想精华
发布时间:2019-02-19 08:28:00

  党创立时期早期党员的“初心”集中体现在坚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救国救民的唯一正确道路上,它蕴含的“理想信念高于天”的信仰力量,是新时代我们攻坚克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中,经过反复比较、千挑万选作出的正确抉择。鸦片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先后提出各种救国主张和试验,都失败了。在“诸路皆走不通”的情况下,列宁领导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使中国人民由此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希望。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传播者李大钊指出:“马克思用科学的论式,把社会主义的经济组织的可能性与必然性,证明与从来的个人主义经济学截然分立,而别树一帜,社会主义经济学才成一个独立的体系,故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鼻祖不能不推马克思。”

  党创立时期早期党员的“初心”集中体现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上,它蕴含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首创精神,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成立时,世界上虽然有了马克思主义,但真正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取得革命成功的只有俄国。这就使我们建立起来的党怎样才能顺应中国革命的需要,成为早期共产党人思考的重大问题。1919年8月,李大钊最早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的问题,指出:“大凡一个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面。”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初步地体现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远大目标与当前工作相结合的精神。这两个历史性文件,一个规定了党的“纲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一个提出了当前任务,开展工人运动。从此,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写在了党的旗帜上。

  自从党的一大开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以来,我们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迈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步伐。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入新时代,历史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我们党最初设计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渐进达到共产主义的“初心”和使命没有变,对这些问题进一步作出正确回答,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部主题。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聚焦新的时代命题,凝结新的思想精华,总结开创性独创性的实践经验,领导全党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而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党创立时期早期党员的“初心”集中体现在如何发动群众、壮大力量、夺取革命胜利上,它蕴含的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奋斗和奉献精神,是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诞生时,中国具有政党性质的政治组织和团体有300多个,怎样在这几百个政党中脱颖而出,赢得人民信赖,夺取革命胜利?早期党员在创立党的过程中,就把我们党定位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肩负挽救中华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在各种反动势力包围的环境下直接进行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走的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对于革命意味着的奉献、奋斗、牺牲,早期党员们有着清醒的认识。李大钊说:“平凡的发展,有时不如壮烈的牺牲足以延长生命的音响和光华。绝美的风景,多在险奇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牺牲永远是成功的代价。”

  早期党员身上展现的奋斗和奉献精神,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旗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共产党扬起红船的风帆,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中国共产党载着红船的意愿,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履职的各个阶段,都始终保持并将这种宝贵财富不断发扬光大。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他要求领导干部“做促进经济起飞的实干家”“真刀真枪干一场”。在浙江工作时期,他提出要“‘走在前列’,就要干在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撸起袖子加油干”,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这一系列论述,承接着我们党创立时期早期党员的奋斗和牺牲精神,指引着新时代、新使命给全党提出的新要求。

  党创立时期早期党员的“初心”集中体现在把中国革命作为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它蕴含的实现国际联合、推动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精神,为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供了世界眼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具有鲜明的国际性特征。中国的先进分子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李汉俊、周恩来、蔡和森等最初都是在日本、法国、俄国等国学习马克思主义的。1920年初共产国际与中国的先进分子建立联系后,多次派代表到中国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的形势,加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进程。毛泽东在“五四运动”后不久就提出了“联合”的思想,他指出:解决中国问题,“根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民众的大联合。”同年11月,早期党员恽代英指出:“我们要求个人的幸福,必不可不求全人类的幸福。”1921年3月,早期党员李汉俊指出:“现在的世界已经成了一个有机体……中国只要是现世界底一部分,岂能跳出世界底环境么?世界又岂能容他离开了环境而存在么?”

  从世界是一个“有机体”,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中国要为人类的幸福作贡献的早期表达,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从时空上看,一条红线连结着过去、当今和未来;从对象上看,一条红线连结着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早期党员和当今中国共产党人。透过这种历史和逻辑联结,清晰地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既根植于“以和为贵”、丝绸之路、七下西洋等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更受到党创立时期早期党员“初心”中蕴含的国际主义精神红色基因的深刻影响。沿着党创立时期曾经规划的线路,立足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发展作贡献的时代要求,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全球共识,突破意识形态和国别制约,凝聚全球力量,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拓展了中国的发展空间,彰显出中国的大国担当和新国际主义理念。

  (作者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科研规划部副主任)

  要 论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王相坤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