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精细做好“分类后”文章
发布时间:2019-08-16 09:14:00

  在一些地方的大力推行下,垃圾分类正在成为城市生活“新时尚”。以上海为例,正式实施垃圾分类一个半月以来,从各方信息看,无论是市民垃圾分类意识的提高,还是城管部门执法检查力度的加强,成效都比较明显。

  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每个社区、每个家庭,管理繁琐庞杂,考验城市和社区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比如,垃圾类别过多过细,就会令人无所适从,网上流传的一则则“段子”,就折射出市民面对垃圾不知道怎么分才对的无奈;比如,定时定点“一刀切”投放垃圾,让市民疲于应付、易产生抵触心理,也对社区环境造成一定污染;比如,严厉的处罚措施固然是推动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但类似“绿色交换”的正向引导同样不可缺少。要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就应要求明确、简单易行,由简入繁、循序渐进,还要充分考虑到管理成本和实施成本。

  垃圾分类可谓一项浩大工程,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多个周期环节,任何流程出现问题,都会消解实际效果,甚至带来“n-1=0”的后果。前端分类再认真、再细致,如果缺乏与其相对应的中端清运、末端消化配套系统,就会形成隐形梗阻。畅通垃圾分类脉络,保证垃圾分类处理、资源回收、废物处置等无缝顺畅衔接,需要政府、社会与公众形成强大的环保合力,提高综合处置能力,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引导公众支持和践行垃圾分类,就要让大家深入了解垃圾分类原理和后续利用价值。垃圾分类,除了“拾荒”,还应“造富”,要充分挖掘回收垃圾所蕴含的资源潜力和经济效益,比如创制新产品、堆肥发电等,而这方面的产业链发展目前尚不成熟。应通过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打通各种关节和阻碍,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中实现垃圾分类的良性循环。

  垃圾分类,经互联网技术赋能,可能会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无怪乎有人说,“互联网+垃圾分类”将是新的行业“风口”。可以设想,一个能够提示垃圾类别的商品外包装、带有二维码的垃圾袋、智能垃圾桶,将带给人们多少便利;若能在一个可视化全流程数据展示、路径追踪、在线识别平台上,清晰看见每件垃圾的“前世今生”,当前存在的垃圾分类标准不一、信息不全、时间滞后等问题将迎刃而解,生产调度和后续处置工作也能得到有效指导。

  垃圾分类,事关近14亿人的生活环境改善,“小事”不小,大有作为。从“垃圾围城”到建设“无废城市”,将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关键在于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精细管理、精益求精,从细节入手、从需求着眼,正视问题、补足短板,让我们身处的环境更加有序、整洁、干净,让城市美丽风景与居民美好生活相得益彰。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陈立民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