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让教授回讲台 不能只靠“清理令”
发布时间:2019-10-10 08:56:00

  “要让那些不用心教书、只关心自己成长的教师离开教师岗位。”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最近透露了即将发布的一个政策,“在学校连续3年不给本科生上课的教授和副教授,会被清理出教师系列。”

  一流大学需要一流的本科教育。教授居于高校教师职称的顶端,如果学生在校四年,都无法在课堂上接触到教授,那么一流大学将成无本之木。教书育人,是教授的本分。教授如果不“教”不“授”,是对大学教学根本使命的放弃,最终影响的是教育的百年大计。多年来,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意见一再明确,教授必须全员给本科生上课。让不上课的教授“下课”,教育部此时“开火”,是对以往政策意见的进一步落实。

  话还得说回来,如果教授们仅仅满足于做“水师”,上课照本宣科,反而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因此要让“清理令”命中靶心,恐怕还需要更多制度和政策的配套。

  别让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中左右为难。在不少高校,对于论文和项目课题的考核十分严格,而对教学的考核则有些“宽松”甚至形式化,这直接影响了一些教授们的工作重心。可喜的是,分类考核等“纠偏之举”已经在路上。今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征求意见稿:如果教授连续两年不给本科生上课,其职称将改为研究员。这样让教授和研究员各专其专,根据其序列进行考核。还有不少大学在摸索“教学型教授”的评价体系,南京林业大学理学院的蒋松华老师就成为该校第一位“教学专长型”教授。未来,对教师绩效考核,奖励评优,应该有更多元的发展,让教授们在“关心自己成长”和“用心教书”上并行不悖。

  教授不愿意上课,还凸显了教学和科研“两张皮”的现实困境。教授将一流科研资源转化为一流教学资源,是高校迫在眉睫的大问题。教学不应被视为低层次、无技术含量的工作。提高教学本身的学术含量,推动大学教学的学术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的地位,吸引教授主动回到课堂。

  如今不少的大学排行榜,主要以办学资源、科研绩效等量化指标为主,而非课堂、教学等柔性指标,让大学管理者很难淡定。如何让大学少一点不得已,真正全身心地激励教授回归教席,大学的评价机制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杨频萍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