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以治理创新取信于“邻”
发布时间:2019-12-09 08:50:00

  “好是好,就是不要建在我家门口。”从垃圾焚烧、污水处理设施到通信基站建设……因担心项目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和健康伤害风险而产生的“邻避效应”,屡屡让一些重大项目陷入“一上就闹、一闹就停”的窘境。近年来,我省多地把一座座“闲人免进”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变为欢迎市民参观的“城市客厅”,为破解类似难题提供了深刻启示:破解“邻避效应”,贵在以治理创新取信于“邻”。

  8年前,无锡锡东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引发群众投诉、反对,致项目搁置5年。无锡市委不回避、不退让,带领干部以扎实细致的群众工作、贴心务实的惠民举措,最终赢得99.7%的群众支持,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原址复工投产。在常州,处于居民区、商业区、工业区和旅游景区四区交汇处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成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不仅迎来络绎不绝参观的国内外游客、与周边社区建立起良好的邻里关系,还积极推动着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不禁要问,“民怨”变“民愿”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基层治理“密码”?

  化“民怨”,要有为民担当的魄力情怀。关涉城市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闹就停和一味蛮干,都不符合群众利益。面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遇到的难题,无锡市委领导带头理清思路、转变观念:疏通工程推进的堵点、打开固废处置的新局,把复工项目建成名副其实的安民工程、亲民工程、富民工程。这种迎难而上、敢于担当,不仅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更重塑了基层治理格局、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

  解“民忧”,要有落细落实的工作作风。唯有了解,才能信任。信息不对称、科普不到位,就不能埋怨群众“谈污色变”;宣传上大而化之、说不清风险,沟通效果肯定打折扣。要真正取信于“邻”,就要根据群众诉求耐心细致地做工作,以眼见为实加以说服。锡东垃圾项目复工以来,工作组重点走访3591户家庭285家企业,组织6600多人次的村民赴周边城市实地参观,征集2.9万人次意见,合理解决上万条诉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几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把钥匙开几把锁、一把万能钥匙开上百把锁。”分类梳理、因人释疑,总能找到解开群众心结的“钥匙”、化开不信任的坚冰,从而把问题解决在前期、把矛盾化解在萌芽之际。

  顺“民愿”,要有“真金白银”的惠民实效。“邻避效应”蕴含一个朴素的道理:项目建设成果惠及所有人群,而环境污染的成本不应只由毗邻项目的一部分人承担。靠磨破嘴皮跟群众说“大局”讲“牺牲”显然缺乏说服力,得让群众有充足的获得感。锡东电厂的复工建设与运行,按照“最高标准、最好设备、最优工艺”要求,建成后不再是简单的垃圾焚烧发电厂,而是真正的绿色生态工程、环保科普基地、工业旅游园区。复工两年来,还通过提高村民福利、公益基金补偿、生态园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使周边群众生活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群众自然打心眼里拥护。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入推进基层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社会治理体系。无锡、常州等地垃圾处理项目的生动实践表明:以人民利益为基层治理的逻辑起点,敢担当善作为,在开放中促进理解、在理解中促进共治、在共治基础上共享,无疑是实现“民怨”变“民愿”的真正“密码”。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孙 敏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