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发布时间:2018-08-16 10:13:00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立足这一逻辑前提,把社会治理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探索社会治理的创新,必将更好地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经济层面作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大决策部署,在社会层面提出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明确要求。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内在联系和实践要求,是顺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之间的内在逻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既是重大的理论命题,更是重大的实践课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能否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事关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逐步实现社会治理结构的合理化、治理方式的科学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将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

  总体来看,两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都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现实需要。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社会治理奠定基础,如果经济不能持续健康发展,没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风险容易向社会领域传导,就会给社会治理增加新难度、带来新挑战。共建共治共享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积极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保障,社会治理如果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各种矛盾得不到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也难以为继。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要求。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使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

  经济社会变革带来的挑战。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民心理容易失衡、社会矛盾急剧增多的时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社会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发展中存在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拉大,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提出了新挑战。

  社会结构变动带来的挑战。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的社会变革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整个社会的开放性、流动性大大增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快速发展,职业选择和劳动就业市场化促使社会流动加快,单身家庭、单亲家庭、空巢家庭等小型家庭不断增多,城乡结构、就业结构、人口结构、居住结构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使一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问题相互交织,一些问题的关联性、敏感性、对抗性明显增强,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

  思想观念变化带来的挑战。当前,面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未知风险多等特点,人们的心理孤独、抑郁、压力、焦虑需要疏导和释放渠道,也更希望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时,随着社会进步和教育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在思想文化活动上有了许多新要求新期待,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治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重大课题。

  网络社会兴起带来的挑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社会治理问题和挑战。特别是以手机为基本平台的网络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步入适时、交互、快捷、高频的时代,隐蔽性的信息源,交互快速的传播方式,自主开放的自媒体话语权,等等,使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高度互动,对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挑战。

  工作不足带来的挑战。一些地方基层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的社会管理中摆脱出来,有的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和维稳工作,有的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甚至与民争利、侵犯群众利益。

  我国社会治理所面临的这些挑战和问题,需要我们加强实践探索和工作落实,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把握规律、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多措并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既然需要“系统”“综合”,那么经济手段自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到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有机融合。

  以发展实体经济夯基垒台,构筑社会治理的坚实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发展实体经济当前最重要的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将发展成果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

  以创新驱动发展引领未来,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水平。创新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的提高,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发展,这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重点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牢固树立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积极开展军民融合创新实践,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以城乡区域协调促进平衡,补齐社会治理的区域短板。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内在要求,也是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推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既是当务之急、更是战略之举。必须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补齐农村发展的各项短板,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

  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厚积优势,提高社会治理的综合效率。坚持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让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坚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紧紧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来创造动力、激发活力,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以保障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打好社会治理的群众基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论是创新社会治理,还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让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治理和发展成果。做好民生工作,要坚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以重大扶贫工程为抓手,集中资源力量进行攻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人民群众实现多渠道就业增收。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坚持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副书记、司令员)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彭家瑞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