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哲学意蕴
发布时间:2018-10-23 08:48:00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理解和科学阐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哲学意蕴,有利于提高我们实现新时代伟大奋斗目标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唯物论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我们的意识、认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自于客观的自然和社会存在。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首先是基于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提高的客观事实。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无论是生产力还是社会总体发展水平都有了极大提高,以温饱为标准的物质文化生活已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人民对生活提出更高层次、更多方位的要求。其次是基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挑战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复杂而严峻,尤其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十分突出,成为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制约因素。生产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生活要提高,就必须着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将困难和挑战转化为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现实动力。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首先,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的特征。社会的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如此,人民的生活改善也是如此。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仅体现在数量与范围的扩大上,还体现在质量与层次的提升上,新时代人民的生活需要不断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发展,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其次,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变革则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中国这场深入全面持久的改革开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而这种直接动力的产生,就在于不断破除阻碍人民群众需要获得满足的各种困难与障碍。也就是说,继续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向前发展,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破除影响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的制约因素。当前,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化解社会主要矛盾,就成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任务。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表达了唯物史观的价值追求。人民史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其核心内容是坚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人民立场,秉承人民至上的原则,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我们党对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深刻总结,无疑是对当前国情的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而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主要矛盾的一方,把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这一根本制约因素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任务,正是唯物史观在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和解决中的价值表达,不仅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而且彰显了唯物史观所要求的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原则。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胡志平 王娓娓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