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中的城市定位
发布时间:2019-02-15 11:06:00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作为主要经济、社会发展依托的各城市经济体,必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目前,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布局了多个嵌套型的城市经济圈层战略。首先是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三省一市共26个地级以上城市;其次是以上海为中心的“1+6”大都市圈规划,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7个城市;第三是以上海为起点的“G60科创走廊”,包括上海、嘉兴、杭州、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9个城市;另外还有扬子江城市群、杭州湾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以及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等嵌套形态的区域城市群、都市圈子系统,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既有优势。多重规划战略,多层级的城市圈层结构,交叉覆盖了几乎所有的长三角区域内的城市,如何在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的过程中,抓住全球经济重心转移、全球化产业迁移、城市群格局逐渐位移以及技术创新变革的重大战略机遇,是长三角区域内各主要城市经济体的重要使命和现实选择。

  以全球化视野定位长三角城市

  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中的城市定位需开阔视野,要以全球化、国际化作为坐标体系。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因此,长三角区域内具有全球经济参与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城市,首先要确立面向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定位。这种定位不一定依据城市能级,更多的是从产业的全球参与度和竞争力出发,确立自己的城市定位。总体上,长三角城市群诸城市的国际化定位应该设计三层结构体系。

  一是上海的全球门户型城市定位与“头雁功能”的发挥。按照“上海2035规划”,上海是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高峰,上海将定位为全球门户型城市,导入全球资源,扩散全球影响力。利用上海优越的空间区位,通过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建设和自贸区的战略谋划,不断以金融服务、国际商务、科技创新、空海运输和文化交往的外向型发展能力,加快谋求全球化时代的世界级门户城市地位,建成比肩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香港等的国际大都市。同时,积极发挥上海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导入和导流更多全球化资源的功能,更好地释放上海引领长三角地区深度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头雁效应”。

  二是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宁波等城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节点型城市定位与“侧翼功能”的发挥。在上海全球门户型城市带动下,推动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宁波5个经济、文化、科技、区位条件等方面具有较大国际化竞争能力的重点城市,加快构建以全球化产业分工、国际化经济参与为主的经济结构与产业体系。杭州的互联网与电子商务产业,宁波的航运与贸易,苏州的外向型工业,无锡的物联网与智能制造,南京的半导体与芯片等现代特色产业,完全具备了参与全球竞争的基础能力。2018年这5个长三角重点城市GDP全部达到万亿元量级,经济结构、区位条件、产业特色等都具备了开放型、国际化的先发优势。这5个重点城市,要通过培育更多外向型企业集团,更加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占领全球价值链的有利位置,在全球范围实现技术创新、市场份额、文化交流等更进一步的发展,吸纳更多外商投资,参与更多全球市场竞争,努力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实现长三角地区除上海之外的“国际化节点城市”转型,为长三角世界级超级城市群参与全球化、国际化竞争发挥“侧翼功能”。

  三是推动20个以上的外向型城市经济体形成“群狼效应”。依托上海、南京、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六大发达城市经济体和国际化区位优势,推动建设一批瞄准全球市场竞争的“国际化瞪羚型城市”。比如合肥、常州、扬州、南通、泰州、昆山、嘉兴、湖州、台州、江阴、常熟、张家港、太仓、宜兴、溧阳、扬中、仪征、绍兴、舟山、义乌等一批具有较多外向型企业的地级市与县级市。这些城市中基本都拥有一批外向型工业企业和贸易企业,大多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外向型城市经济体的代表性城市。要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定位,从城市经济结构、城市建设、城市文化等角度,加快发展步伐,打造长三角地区具有强劲潜力和成长能力的国际化城市群,最终推动“国际化瞪羚型城市”转型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国际化“城市群狼”,提升整体性的国际化竞争能力,在全球经济体中培育一个知名的“长三角城市群”品牌。

  发挥“新四化”优势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布局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发达地区,新材料、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半导体、芯片、钢铁、石油化工、家电生产、家居制造、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现代工业企业大量集中在长三角地区;是信息化、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上海、苏南、杭州湾地区,城市化率平均达到7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以上;同时农业现代化、集约化水平较高,设施农业走在全国前列。因此,长三角更要发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新四化”的先发优势,瞄准并聚焦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使命,以及中国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设计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功能定位,加快探索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一是要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子规划系统中的“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区域城镇化高水平发展。围绕上海“1+6”大都市圈、扬子江城市群、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杭州湾都市圈等构建多个同城化的发展先行区。诸如加快推进宁镇扬同城化、苏锡常同城化、沪苏通同城化、扬泰同城化、杭嘉湖一体化、杭绍甬同城化等,依托相邻城市之间的同城化先行区、示范区建设,最终稳步落实推进一体化战略,带动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区域更高水平的城镇化进程,形成长三角超级大都会区,吸纳并带动近1.5亿人口的长三角城镇化发展。

  二是要提升长三角诸城市的产业科学布局,推动“双带联动”发展格局。通过诸如“G60科创走廊”的规划,继续推动“扬子江生态工业走廊”“G42现代服务业走廊”“G25生态休闲走廊”“G92互联网走廊”“G2现代农业走廊”等发展规划,把科技创新、现代工业、先进制造业、互联网产业、现代服务业、休闲旅游产业、现代农业等进行统一规划发展,形成长三角地区丰富的先进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跨区域产业带,串联沪杭、宁杭甬、沪宁皖、沪苏扬淮等城市产业发展特色,依托每条走廊上的产业优势,不断积聚更多的新增企业和创新动能,推动以“产业带+城市带”的“双带”同步发展,最终提升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为实现中国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奠定扎实的现代化产业和城市化基础。

  三是要谋求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每一个长三角城市经济体,在国际化、“新四化”的发展中,都要特别坚守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红线。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思路,通过科技创新和理念革新,推动城市自身的内涵型、低碳化、环境友好型的发展,真正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因此,长三角城市群需要推动达成环境保护协议,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战略。长三角城市群要打造世界级的超级城市群,必须让每个城市恪守生态环境保护准则,坚守区域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只有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才能形成媲美世界其他城市群的生态环境品质。

  构建长三角国际化的“人文区位”

  城市化发展到后工业社会之后,城市文化越来越具备了“软实力”战略引擎功能。目前世界七大城市群中的北美五大湖区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英国伦敦—利物浦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等城市群中的重点城市,诸如芝加哥、多伦多、纽约、波士顿、费城、华盛顿、东京、大阪、名古屋、京都、伦敦、利物浦、曼彻斯特、巴黎、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科隆等,都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城市知名度,都拥有优越的文化区位,也都积累了强劲的文化软实力。这些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城市文化、城市品牌、城市形象和城市国际化交流的大发展、大繁荣,值得长三角地区城市借鉴。

  一是推动形成上海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商务客厅”地位。上海要通过更加发达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空及航运枢纽中心、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科学中心等领域的发展,形成全球重要的商务旅游目的地,并借此形成全球化时代重要的“国际商务客厅”,源源不断地吸引国际化高端商务、文化、政治人士来到上海,让上海真正全面比肩巴黎、纽约等知名的全球城市。上海的国际化门户型城市,不仅是经济层面的人口和资源导入,也需要建立一种以上海为门户的“双向交流”和“品牌输出”,推动上海的国际化能级和影响力提升,让上海扮演好一个全球城市竞争中的“中国代言人”角色。上海知名度的提升,是提升长三角城市国际化的文化区位的重要支点。

  二是推进南京、苏州、杭州建设世界级的文化名城与旅游城市。南京、苏州、杭州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也吸引了不少的国际游客。但目前来看,无论是南京、苏州还是杭州,在世界范围内并没有成为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对比美国的波士顿、芝加哥、费城,欧洲的海牙、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戛纳、日内瓦、慕尼黑、汉堡、圣彼得堡等历史文化名城,在吸引国际化游客群体层面,还有不少差距。因此,可鼓励南京、苏州、杭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建设水平较高的国内著名文化旅游城市,确立各自的历史文化旅游形象定位。比如南京可以打造为国际化坐标体系中的“中国十朝都会城市”,苏州打造为“中国私家园林城市”,杭州可以定位为“中国精致花园城市”等,并通过会展、会议、旅游推介、文化周、主题日等方式,加快走向国际舞台,推广和营销自己的城市文化旅游目的地形象。利用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的文化旅游影响力,拉抬长三角城市群在全球范围内的“文化区位”和旅游竞争力。

  三是型塑长三角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杭州、嘉兴、湖州等“泛太湖”地区的“江南文化标志区”。自古江南便孕育了一种典型地域文化情愫,江南的富裕、崇文重教、勤劳、雅致、文化繁盛、文人辈出、豪迈的家国情怀等特质都在各种形式的文化载体中被不断刻画和深化,从而培育了一种中国本土文化体系中的“江南文化”。而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湖州、杭州、上海、绍兴等在内的长三角核心区域,正是承载江南文化的主体地域。因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推进中,精细定位并认证“江南文化标志区”的空间区域,对包括上海、苏南地区、浙北地区乃至皖南地区的相关城市,都能够带来一种全新的文化记忆标识和文化资本认知。在长三角核心区域认定和型塑“江南文化标志区”,能够为长三角地区构建更加具有本土化的“文化区位”和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意象”开辟一条全新的道路。

  打造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超级城市群,值得每一个长三角地区的城市为之努力,同时也将为每一个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广阔的发展视野和战略机遇,聚焦全球化,瞄准“新四化”,确立国际化的“文化区位”,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规划中的“国家目标”。

  (作者系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群众   作者:胡小武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