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2-01-24 10:26: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争取更多理解和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征程中,领导我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进取、更加自信、更加成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

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

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对外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作出应有贡献。

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坚持以服务民族复兴为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便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其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党通过对外交工作的领导,为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营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必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准确把握我国所处历史方位和国际大势,着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决策和战略部署,这是新时代赋予对外工作的历史使命。

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坚持外交为民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新时代的中国外交工作,只有植根人民、胸怀人民、造福人民,接地气、懂民情、惠民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让百姓有更多安全感和获得感,才能得到人民的信任与支持,才能有人气、有底气,立于不败之地,获得前进动力。无论任何时候,中国外交都绝不能脱离人民,不能忘记人民,不能忘记党的根本宗旨,必须始终保持人民外交本色,努力开创无愧于人民的事业。

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坚持以促进人类进步为宗旨。新中国成立以来,深厚的道义感与责任感一直贯穿于中国外交实践当中。中国在关照和顺应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精神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为内涵的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中国追求的是共同发展,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在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时,中国坚持平等、公平、正义,倡导以和为贵,主张通过和平谈判政治解决有关问题,不赞成强行干涉别国内政。中国外交的根本宗旨是促进人类进步,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坚持走改革开放之路,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多边主义之路,始终做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着力实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总目标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概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方略之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总目标。这一目标超越了国别和制度的差异,反映了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期待,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使中国的外交政策和理念占据了人类道义的制高点。

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世界是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开放包容、多元互鉴是主基调,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是大潮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主旋律,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但这不过是进一步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归根到底,“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发言时,清楚阐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详细内涵,包括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在21世纪人类文明的大家园中,各国虽然历史、文化、制度各异,但都应该和谐相处、平等相待,都应该互尊互鉴、相互学习,摒弃一切傲慢和偏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世界各国应该超越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界限,共同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纵观近代以来的历史,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从360多年前《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确立的平等和主权原则,到150多年前日内瓦公约确立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从70多年前联合国宪章明确的四大宗旨和七项原则,到60多年前万隆会议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关系演变积累了一系列公认的原则。这些原则应该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要坚持主权平等,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主权和尊严必须得到尊重,内政不容干涉,都有权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要坚持沟通协商,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分歧和争端,以对话增互信,以对话解纷争,以对话促安全;要坚持法治正义,各国和国际司法机构应该确保国际法平等统一适用,不能搞双重标准,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真正做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要坚持开放包容,由各国共同掌握世界命运,共同书写国际规则,共同治理全球事务,共同分享发展成果,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要坚持人道主义,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秉承中立、公正、独立的基本原则,共同应对频发的人道主义危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要路径。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是要明确路线图,做行动派。一是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普遍安全。大国之间应该建立新型关系,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双方利益,相互认可彼此关切;大小国之间应该遵循主权国家相互平等原则,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各方应该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中国珍视和平、需要和平、爱护和平,始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绝不走传统大国殖民扩张的老路。二是要坚持互利共赢、促进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以开放型经济和全球化进程为基础,开放型经济与全球化进程又将受益于互利共赢战略。中国始终坚持对外援助,坚持与世界分享自身的发展经验与发展成果,共享中国机遇,提供中国公共产品,体现了极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国际责任感。三是要构建伙伴关系、支持多边主义。各国应在平等互待、互商互谅的基础上构建伙伴关系,在坚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基础上促进文明交流;应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石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支持以多边主义手段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四是要坚持绿色低碳、促进可持续发展。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工业文明破坏自然的现象十分突出,发展难以为继。各国应该在分享同样机遇的同时,承担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发达国家应正视自身发展历史问题,承担最主要的减排任务;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寻求绿色发展道路,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老路,实现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发展。

深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这一重要外交实践

在复杂变幻的国际关系中,各国应如何相处,应遵循什么样的准则,构建什么样的国际关系,一直是近代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分析当今世界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指出,世界多极化向前推进的态势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会改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国际体系变革的方向不会改变,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同时,开创性地提出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包括政治上结伴不结盟、经济上包容发展、安全上合作共享、文化上交流互鉴四方面的内涵,涵盖了中国对外交往的方方面面,为新时代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指明了方向。

坚持以合作共赢为原则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大国是影响世界和平稳定的关键力量,构建新型大国关系是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新型大国关系这一概念是2012年习近平同志出访美国时提出的,旨在与美国始终抓住共同利益这一主线,携手走出一条大国之间和谐相处、良性竞争、合作共赢的新型道路。这一概念随后成为中国处理大国关系的标准用语并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近年来,随着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抬头,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对中国进行全面打压,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如何有效管控分歧,在战略竞争中保持合作共赢,是对中美双方共同的考验。中俄坚持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积极构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均把对方作为本国外交优先方向,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坚定支持,相互尊重并坚定支持对方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建立了高度政治互信。中国还注重保持同欧洲各国关系竞相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积极构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促进中欧关系整体发展,成为中国处理与西方国家或发达国家关系的典范。

坚持以亲诚惠容为原则塑造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周边环境的稳定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周边外交中,要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坚持与邻为伴、以邻为善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中国始终将周边置于外交全局的首要位置,并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成熟完备和立体化的周边外交政策体系。亲诚惠容,就是要以坚持与邻为伴、以邻为善为基本方针,以推进睦邻、安邻、富邻为核心政策,以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为有力保障,以实现亚太各国和平共处、互利共赢、共建伙伴关系乃至打造亚太命运共同体为长远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加强高层往来,为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打下政治基础;通过大力推动领土主权问题的彻底解决,为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打下安全基础;通过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安全合作,为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打下制度基础;通过保持亚太地区经济强劲、平衡、可持续发展,为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打下经济基础;等等。通过实施一系列亲诚惠容的外交措施,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深化了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

坚持以正确义利观为原则夯实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保持与发展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既是中国外交的传统,也是中国追求国家利益和实现外交道义有机统一的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秉承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无论发展到哪一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都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会改变。中国坚持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将南北关系当作事关世界和平稳定的全局性问题对待,大力推动南南合作。中非、中拉和中阿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更加充实,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协作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更加巩固,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总目标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硕果累累。

(作者:北京联合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赵 锋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