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苏大“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顺利结项 五年铸就学术品牌
发布时间:2014-03-18 14:35:00

  近日,马中红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项目“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顺利通过结项,30万字的书稿将以专著的形式正式出版。

  2008年立项以来,该项目研究以凤凰传媒学院中青年骨干为核心力量,围绕课题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学术研究活动。

  2012年初,在学校和凤凰传媒学院支持下,苏州大学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基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的青年文化研究中心,马中红教授担任中心主任。中心成立之际,官方网站和官方微博迅速开通,同时还出版了项目研究的中期成果——马中红教授主编的《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共七本)。该丛书出版后进入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增列项目,其中《Cosplay:戏剧化的青春》(马中红、邱天娇著)一书获评“2013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之100佳”。2013年,马中红教授主编的《中国青年亚文化研究年度报告(2012)》由清华大学出版,这是国内第一本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年度报告。《中国图书评论》杂志2014年第1期评价这部报告“扩大了中国青年亚文化研究的影响,为新媒体时代的中国青年亚文化现象以及研究提供了一幅多维立体的全息图景,为该领域的大陆学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传播平台”。

  围绕课题,项目组成员展开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2009年—2013年,课题组成员应邀参加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影视艺术学会等高校和学术机构所组织的相关学术会议,提交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项目组将这种学术交流活动延伸到日常的教学与科研之中。五年来,项目组成员坚持举办“读书部落”活动和学术沙龙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经过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此项研究在文化研究与传播学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学科特色。2012年5月,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之际,“新媒介·新青年·新文化”高峰论坛同时举办。论坛邀请到相关领域的专家,在国内首次从新媒介视角对青年文化问题进行学术研讨。研究中心还先后举办了“都市空间与开放社会”论坛、“可沟通城市与青年文化”圆桌论坛、“青年·媒介·都市文化”国际圆桌论坛等一系列学术研讨活动。陈霖教授、马中红教授、曾一果教授先后在《文化研究》等具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上主持了有关新媒介和青年亚文化研究的专栏。

  项目组同时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介入现实社会的文化力量,项目组成员在《南方周末》、《东方早报》发表学术对话,在《苏州日报》开辟为期一年的“塔影对话”专版,扩大了学术研究的社会影响。2012年,项目组联合苏州市团委发起了苏州青年精神讨论,策划了“我爱苏州,苏州有i”大型青年文化活动,提炼了新时期苏州青年精神,在服务社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项目组成员承担的“青少年使用社交网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和“网络社区‘意见领袖’现象研究”获得团中央 2012—2013 年度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优秀成果奖。

  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还有意开展国内校际合作和国际合作。研究中心成员中有多位其他高校的教师参与。2012年8月,研究中心聘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传媒艺术系潘忠党教授为特邀研究员。2013年4月,中心成员赴美访问,与同行交流了新媒介与青年文化、数字人文学科的兴起等相关问题。2013年6月,在学院支持下,研究中心邀请潘忠党教授举办了传播学质化研究工作坊,并开展了为期半年的“青年的数字化生活与都市文化研究”合作研究,已形成20万字的初步成果。

  项目组核心成员还开展了与“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相关的学术研究。陈霖教授的媒介叙事研究、当代青年亚文化传播变迁的研究,曾一果教授的城市文化研究、媒介文化的批判理论研究,陈一副教授的纪录片研究,这些都有力地拓展了中心项目研究的深度。

  对该研究团队来说,项目的结项,不是一次结束,而是一种延续。据新媒介与青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霖教授介绍,研究中心组织编撰的《网络那些词儿》和《中国青年亚文化研究报告(2013)》将于近期出版。五年来,该课题组进行的学术活动和取得的学术成果,铸就了一个特色鲜明的学术品牌。

来源:苏州大学社科处   编辑:朱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