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世人瞩目。亚洲如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其内部的复杂问题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都是学界的研究热点。
2月19日,韩国首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郑永禄(Cheong Young Rok)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发表了一场名为“创造亚洲发展模式解决地区矛盾”的演讲,针对亚洲目前的经济发展现状、发展瓶颈及应对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为“亚洲世纪”填充新思想
一战后的一百年中世界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格局,这一百年成为了“美国世纪”。现在,这样的格局正在发生转变。近几十年来亚洲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焦点,因此很多学者提出“亚洲世纪”这一全新概念。
郑永禄提出,亚洲国家要为“亚洲世纪”这一新概念下的新定义填充新思想。无论对于中国、亚洲还是世界来说,亚洲新发展模式无疑将成为未来的重要研究课题。如何解释“亚洲世纪”?亚洲国家如何自我定位?怎样解决亚洲国家面临的诸多问题?这都需要以新的理论视角来解答。
全球经济“供需不平衡”
尽管亚洲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但是其仍面临诸多内外部的挑战。郑永禄认为,当前全球经济形势面临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供需不平衡”,即亚洲生产、西欧等发达地区消费,需求与供给完全分开的局面。这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亚洲地区积累了大量外币,这种不平衡必然会为经济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另外,从长期来看,世界上缺乏“亚洲创造”,亚洲在汽车、化工、电子品等领域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品,使亚洲处于被动地位。
郑永禄认为,亚洲自身发展面临着多重挑战:第一,回顾过去30年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亚洲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外需,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缺乏可持续性。仅依靠贸易带动经济发展的空间十分有限,亚洲国家亟须进行发展模式转变,中国将在亚洲经济转型中扮演重要角色。第二,亚洲国家人口众多,虽然西欧及美国等也有人口增长,但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移民增长。与欧美国家相比,亚洲地区的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相对落后。第三,与欧盟情况不同,亚洲地区国家间实力差距大,这是未来促进经济一体化需要克服的主要障碍之一。
破除交流阻碍打造共同发展模式
新的亚洲发展模式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打造。郑永禄表示,没有一个国家的发展模式能完全替代区域发展模式,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只考虑自己,牺牲其他国家利益,这样注定无法形成可持续发展。亚洲发展模式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不能简单地概括成一句话。
郑永禄认为,各国缺少交流是目前亚洲国家打造共同发展模式的最大障碍之一。例如,在韩国几乎没有专门研究中国发展模式的人,中韩学者就这类问题的意见交换甚少,因此也就没有办法找到解决区域问题的方法。未来学界应当加强沟通,比较各自模式的异同及优缺点。
当记者问及如何看待中韩两国在地区的经济地位,以及推进亚洲地区多边经济合作的最大障碍时,郑永禄说,中韩两国都是地区的投资带头国,因而双边贸易额也呈良好的增长态势,这是两国经济地位决定的。对于多边贸易及经济合作来说,必须要制定共同的合作项目,否则很难实现。而这一过程能否成功推进则很大程度取决于各国决策者的意愿。亚洲地区有很多存在巨大开发价值的投资项目,涉及铁路、能源、水利等多个领域,如何实现多方参与、多方受益的合作开发模式,需要各国决策者认真研究和交换意见。
中韩面临相似的问题
近年,韩国也受到了贸易及经济增长放缓等问题的困扰。朴槿惠总统上台后,将注意力放在了三个重点上:一是注重创新经济转型;二是调整国内的社会福利机制;三是促进经济民主化,特别强调调整大企业集团与中小型企业的关系。
郑永禄认为,韩国与中国经济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两国都将创新经济转型放在了首位。在他看来,城镇化将成为两国由依靠外需转向依赖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例如,韩国过去曾通过在首尔周边的农村地区建立新城镇而成功地刺激了需求增长。同样,中国城镇化的发展也将带动经济增长。另外,在打造社会保障体系方面两国也面临着相似的问题,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过去的社保体系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怎样完善社保体系,扩大覆盖面,同时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困扰着决策者。因此两国政府、学界有诸多问题可以相互交流看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