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大咖齐聚第四届水安全国际高端论坛
发布时间:2023-11-02 09:27:00

10月30日至31日,第四届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国际高端论坛在常州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院士、专家学者,围绕流域综合管理、气候变化与风险管理、水工程与智慧水利、生态环境保护、长江与黄河保护及高质量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理论与实践等重大课题展开深入探讨。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夏汛冬枯、北缺南丰。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总经理汪安南提出,以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江河湖泊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节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加快构建国家水网重大工程,充分发挥超大规模水利工程体系的优势和综合效益,是破解国家水安全问题的根本性举措,也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更大范围实现空间均衡的必然要求。

扬州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取水“源头”城市,南水北调工程东线从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汪安南建议,要充分发挥东中线一期工程效益,持续推进运行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数字孪生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不断优化工程调度,充分挖掘供水潜力,统筹供需关系,优化供水结构,更大程度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位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之间的淮河流域,跨江苏、安徽、河南、山东和湖北5省,涉及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中原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淮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虽然高达127%,仍存在水资源短缺、水生态退化等突出问题。

“这些水问题都与水动力密切相关,其根本原因是水动力的时空失衡。”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党委书记唐洪武认为,需要利用淮河流域现有水利工程体系,再构水力要素与目标需求相协调的水动力时空格局,优化水动力系统,实现淮河流域“四水”问题系统治理。他建议,构建淮河流域水动力系统模拟调控平台,协同联动“拦、蓄、泄、分、行、排”六大重构手段,大幅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构建“入湖—湖体—出湖”通道,重构环洪泽湖水动力格局,有效缓解“关门淹”涝灾。

提升流域治理管理智慧化水平,是保障流域水安全的重要突破口,而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是智慧水利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水利部总工程师仲志余解释,数字孪生流域通过对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水利业务全过程进行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实现与物理流域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和迭代优化,支撑水利行业科学化精准化决策。他建议,应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显著提升流域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

当前,部分城市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仍存短板,安全韧性不足。城市能源运输、桥梁隧道、地下管网、防洪排污等重要“生命线”工程往往存在标准偏低、超负荷运转等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建云认为,要构建“统筹协调、安全韧性”的城市防洪工程体系。平原河网型城市建设蓄泄相宜的“江—河—湖—库—蓄滞洪区”防洪工程体系,协调流域行蓄洪空间与城市发展空间关系,加快推进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滨海城市建设防洪潮排涝工程体系,因地制宜布局深隧抽排系统,形成立体防洪治涝体系。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程晓琳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