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以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24-09-05 11:14:00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明确了文化建设方面的“十四个强调”,其中之一是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能促进全体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要目标,为拓展和深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

现代化的主体是人,现代化的目标在于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重要论断,揭示了人类现代化的目标追求。

反映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现代化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过程、发展水平,表现在方方面面,但归结起来,无外乎物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一般来说,物的现代化侧重于生产工具、生活用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人的现代化主要是指人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能力素质等方面适应并推动现代文明发展要求的转变过程。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人是最具有决定性、创造性的力量,是最生动、最活跃的要素。人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影响和决定着其他方面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实质和核心。在马克思看来,作为工业化、现代化的成果,机车、铁路、电报、自动走锭精纺机等,终究“是人的产业劳动的产物”,“是对象化的知识力量”。

如何保持人的现代化与物的现代化的平衡发展,是世界现代化史上的一大难题。在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机器大工业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社会成员对自然界和社会联系本身的普遍占有”。但是,由于资本逻辑的主宰,西方现代化存在个人发展方面的严重片面性。一些国家现代化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见物不见人,工具理性遮蔽价值理性,“人的发展”滞后于“物的建设”,终将造成人文精神的迷失、伦理道德的沦落等现代化危机。

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实现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基础上,为人类文明进步指明的发展方向。人类解放、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最终的追求目标,也是动态的推进过程。从人的发展状况来看,“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资本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但由于其自身的弊端,这种解放和发展是有限的、片面的。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现代化”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当代目标。从发展方向来看,现代化最终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主体性和自由度。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调“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更加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些重要论断深刻反映了现代化的发展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百年历程及历史成就

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中华民族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五四运动前后,一大批率先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有志青年在反复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人民力量一经觉醒,先进思想一经传播,中华大地便迅速呈现出轰轰烈烈的革命新气象。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畏艰险、顽强奋斗、积极创造,“汲汲孕育青春中国之再生”。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内在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

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党发动工人运动、青年运动、农民运动、妇女运动,中国人民争取翻身解放的意识不断觉醒。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唤起工农千百万。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实行正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中国人民赢得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实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我们党进行土地改革,放手发动群众,充分依靠群众,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为实现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夕,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飞跃,为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改革开放让中国社会实现了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精神大提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为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党团结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积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正像马克思曾经描写的那样,“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中国人,进一步克服了传统生活条件下生存与发展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个性潜能获得更多开发、个人价值得到更大实现。当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以更有力的举措促进人的现代化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强化思想认识,确立人民在发展中的首要地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强调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创造“美好生活”,就是努力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美的环境”。高品质生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人民群众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按照党的二十大部署,必须在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方面发力,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它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面。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贯彻和落实《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促进共同富裕,夯实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应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一影响共同富裕实现的主要因素,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全体人民的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促进共同富裕、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扎实推进。

(作者系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叶少敏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