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资本是各类资本中的“长跑者”,通常不以获取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而且专注于中长期的投资及回报,具有目光长远、战略定力强、能抗周期波动、有利于促进创新等特点。壮大耐心资本是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之义,必须从理论上深入把握耐心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在实践上不断探索让更多资本成为耐心资本的可行路径。
坚守“耐心”政策,让投资的长期回报更加可期。资本具有逐利本性。在逐利性的本能驱使下,资本往往出现“短视”行为,总是在抢“风口”、挣“快钱”。耐心资本也是资本,自然也跳不出逐利的底层逻辑。要让资本耐下心来,从急功近利转变为长计远虑,必须创造条件努力让其在中长周期获得更高的回报。
科创投资是典型的从长计“利”的耐心资本。由于创新本身的巨大不确定性,科创投资面临很大风险。从基础研究到技术验证,再到大规模产业化和成熟商业化,漫长链条中任何一个环节断裂,哪怕只是暂时阻滞,都可能导致投资失败。不过,只要发挥出从技术革命到产业变革的“时间杠杆”效应,成功跨越科技创新的“死亡之谷”,耐心资本就能获得可观的回报。
耐心资本需要有定力的“耐心”政策。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更多资本成为耐心资本的必要条件。“耐心”的政策必须用好“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辩证法。一方面要主动作为,比如设立科创“母基金”,在直接创造耐心资本的同时,发挥政策资金“药引子”“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带动风险投资等跟投,间接形成更大规模的耐心资本。杭州“六小龙”中就有多家获得过当地政府组建的科创基金或产业基金的支持。另一方面要“无事不扰”,让广大企业和科研机构有更多“宁静时间”专心致志搞研发、促转化、塑优势,让更多金融机构跳出追逐短期热点的局限、担当创造长期价值的使命。在政策的“长情”陪伴下,长期投资的回报率更加可期,就会有更多资本聚焦硬科技、坚持长周期、提高容错率,通过市场化方式投向科技型企业。
实施“耐心”监管,让市场的准入退出更加合理。流动是资本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资本一旦停止流动,价值增殖的过程就难以维持。所以,资本会有在各个领域流动扩张的原始冲动。作为一种特定类型的资本,耐心资本也必须流动起来才能生存和壮大。有时是流入长期回报率更高的领域;有时是流出原来的领域,将账面回报变现,再流入下一个值得长期投资的领域;还有时是流向国际市场,在更广阔的空间获得长期可观的回报。如果一国对于外来资本实施过于严苛的限制,主权财富基金就很难进入并在该国发挥耐心资本的作用。在一国之内,如果对资本进入特定领域施以过多限制,也不利于形成耐心资本。
耐心资本需要有气度的“耐心”监管。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中,对市场准入的限制应尽可能减少。这样可以为耐心资本的流动消除障碍,增加长期投资的机会。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次月,国务院宣布5个核电项目引入民间资本,民企参股比例首次达到10%。参股的10家民营企业直接投入45亿元,估计可以带动民企投资超240亿元。引入民间资本的突破性举措为民营企业带来新机遇、为核电发展注入新动能,蹚出了一条通过完善市场准入来壮大耐心资本的路子。在鼓励更广泛的“进”的同时,也要防止“因噎废食”的“退”。尤其对于新业态新领域,当出现风险事件时,不能简单粗暴叫停,更不能“一刀切”关停,否则容易导致耐心资本血本无归,产生负面的示范效应,加剧资本的机会主义倾向和短视行为。应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更多采取柔性执法方式,帮助经营主体及背后的资本耐下心来应对风险、解决问题。
营造“耐心”环境,让产业的生态系统更加包容。从生产力属性看,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能够组合其他要素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从生产关系属性看,马克思认为,“资本显然是关系,而且只能是生产关系”。耐心资本也具有二重性,既能够凭借其作为生产要素的长期投入来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发展社会生产力,又可以通过优化不同类型资本之间、资本与其他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改善生产关系。
实体经济、产业组织、工匠精神都是壮大耐心资本的重要考量。目前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上存在两个共同的误区,一个是只把耐心资本看作狭义的货币资本、金融资本,另一个是只考虑耐心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第一重功能作用。要破除前一个误区,必须从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产业资本等更多维度理解耐心资本,特别是要从实体经济与金融的关系、传统与新兴产业的关系来把握壮大耐心资本的实践要求。破除后一个误区,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二重性认识耐心资本,在实践中注重理顺实体经济与金融、产业内大中小企业、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这两个误区的破除,都指向了产业生态环境的营造。
耐心资本需要有温度的“耐心”环境。一是需要实体经济和金融共生共荣,不放任金融资本自我循环、自我膨胀,使耐心资本耐下心来服务实体经济。二是需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相得益彰,不忽视、不放弃传统产业,使耐心资本为千行百业赋能。三是需要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并融通创新,不任由赢者通吃、以大欺小,使耐心资本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配格局、构建长期共同体。四是需要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双向奔赴,使耐心资本既善于投硬科技,也热衷投资于人,不断促进以高素质劳动者的“一泉活水”润泽高质量发展的“万千锦绣”。
(作者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研究一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