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发布时间:2025-05-06 09:59:00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新要求。自2022年《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成为了助推产教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破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行业组织、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跨单位跨区域联合的汇聚产教资源的新型组织形态,其关键在于构建充分发挥共同体多元主体各自资源优势的体制机制,形成“最大公约数”,最终目标是要合力推动“产”与“教”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

“组织+平台”互通,打造高质量产教融合生态系统

共同体是打造支撑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涉及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多元主体的相互作用,以及知识、技术、项目、人才等多种要素的相互协调统筹。为调动、激发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必须从政府视角、学校视角、行业视角、企业视角去思考,充分挖掘多元主体间协同发展的需求,有序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一是需要成员单位之间更好地发挥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集成优势,从而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供需匹配。二是需要与行业头部企业开展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化的深度合作和技术研发,创新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圈”(人才生态圈、平台生态圈和专业生态圈),持续提升产教融合的层次、水平和成效。三是汇聚人才、平台、资金、产业等全方位要素,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形成“政府统筹、行业指导、校企共育”的组织架构。四是以推动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市场需求和破解发展难题为导向,建立激励机制、评价体系和问责办法,从政策、制度、实践等多个层面全面推进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例如共建产业学院、行业联合学院等各类协同育人新平台,奠定共同体之间深度融合和整体联动的基础。

“合作+育人”互融,共构应用型建设人才培养体系

探索共同体科研合作和人才共育模式,根据共同体企业生产实际需要设立课题,企业为科研团队提供经费和工作环境,科研成果由共同体共同拥有,并在企业迅速转化,从而促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参加单位的高质量发展。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要想实现同频共振,需要形成协同共生的发展机制。一是紧贴区域发展和市场需求,共同体成员单位坚持践行“合作+”理念,构建以行业领军企业为主导,学校等多方参与的职业人才培养体系和信息交流平台。二是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形式,实现行业教育资源与产业布局的高度契合,实施“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建立联合教研机制,推动形成联合培养的新机制,贯穿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三是组建“学校教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团队,通过教师进企业、企业专家进校园的“旋转门”等措施,畅通校企双方导师的双向流动。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推广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四是共同体单位应依托自身发展优势,以产教供需对接为核心,完善职业教育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在专业设置与调整、教材编写与选择、课程建设与创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师资队伍打造与提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实现学生与企业需求的无缝衔接。

“项目+技术”互促,赋能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共同体是着力建设科研项目和实践项目的主体,应瞄准高校、职校和行业企业三方的共通点,开展三方联动的项目活动。一是职业院校应主动融入国家、地区重大战略和发展需求,坚持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真情融合为起点,以服务贡献为核心,以互融共赢为追求,将职业教育改革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同频共振。二是行业主管部门指导制定建设方案,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整合产教资源,探索集体会商、共建项目、市场运作等运行方式,开发设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职业培训、技术创新等一系列产教对接项目,全链条式助力产业和教育发展,助力共同体建设全方位协调推动,确保多元主体实质性参与、实质性受益。三是要以技术攻关为驱动,通过产教联动的方式,高水平搭建科创平台,产出更多高质量产教融合成果。促进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四是共同打造标杆活动,写好产教融合品牌文章,高校、职校和行业企业三方联合开展活动,持续挖掘产教深度融合的可能性,坚持“赛学研用”相结合,以大赛为抓手,共建实践合作基地,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打造形成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品牌活动。

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载体,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要素流通纽带,要通过政策引导激发共同体各主体的参与主动性,通过机制创新营造资源共建共享、人才共引共育、成果共研共用的产教融合生态系统,进一步优化和推进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更好地赋能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本文系江苏高校“青蓝工程”资助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项目〈D/2021/01/8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吴晓艳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