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项目管理
政策制度
资料下载
重点智库
社科动态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海内外人士捐赠记录侵华日军暴行文物史料
发布时间:2025-09-05 10:05:00

本报南京讯 9月2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以下简称“纪念馆”)举行文物史料捐赠仪式。海内外各界人士向纪念馆捐赠了反映日军掠夺罪行的铜镜、新四军游击队缴获的日军军刀、记录日军暴行的英美刊物等126件(套)文物史料。

在美籍华人鲁照宁捐赠的1938年6月2日美国《肯》杂志中,一篇以《The Sack of Nanking》(《南京浩劫》)为题的报道,描述了南京大屠杀的场景。这篇文章是记者约翰·马洛尼根据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干事乔治·费奇口述而撰写的纪实报道。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研究员孟国祥表示,这是第三方国际友人的重要见证。该报道后来还被1938年7月的美国《读者文摘》转载,反映了南京大屠杀这一史实的传播具有广泛的国际性。

鲁照宁此次捐赠了114件(套)文物史料,包括报纸、杂志、照片以及日本投降特制纪念纱巾、纪念信封、明信片等。其中,有一部分反映“抗战胜利”和“日本投降”的报纸,如1945年8月14日《代托纳海滩晚间新闻》号外,记录了当时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

兰州电视台原总编辑杨勇捐赠的铜镜,是日寇在南京烧杀抢掠的罪证。铜镜镜面的左侧,贴有一小块长方形的白色宣纸,上面墨书“昭和十三年二月 南京”九字楷书。杨勇说:“希望它能作为一种历史物证,永远留存。”“铜镜是日军对南京文化财产掠夺行为的缩影。”孟国祥表示,日军在南京的文化破坏与掠夺,由最高层进行指挥,有专门机构执行。这场文化掠夺是有组织、系统性的国家犯罪。

文物史料中,还有一把泰州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原主任尹愚夫捐赠的日军军刀。这是尹愚夫父亲、新四军敌后游击队队长尹之本在1941年如皋高明庄战斗中缴获的。“它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物证。”孟国祥表示,这把军刀是现有少数能精确追溯至具体战斗的日军实物罪证,且有着明确的缴获时间、地点、人物等历史背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纪念馆还获赠了《前日本陆军军人因准备和使用细菌武器被控案审判材料》,7件有关马吉影像和拉贝日记的史料,2015年出版的《老报刊里的日本侵华实录》丛书,2015年创作的中国画《重整河山》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吴楠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