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放放,1973年生,江苏盱眙人,在读教育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3—5岁汉语儿童叙述语言发展研究”(0801016)。
叙事(narrative)又可称为说故事(story-telling),它不属于某个单一学科,而是社会科学范畴中跨专业学科领域的研究议题(Riessman, 1993)。有关儿童叙述语言发展研究,近年来成为国际儿童语言研究的热点。使用适当的诱发方式收集儿童在自然情境中与他人交谈、描述事件、说故事或重述故事等时所使用的语言样本,加以分析,不但能用以评估儿童的语音、语义,语法等技能与知识,更能因顾及语言使用与情境交互影响的整体性,完整地描绘出儿童语言发展的情形,从其述说内容中了解儿童的认知结构、情感发展与社会互动知识。因此,可以把叙述看作是衡量儿童认知、情感、社会性及语言能力的综合指标 (Liles, 1993)。在文献资料中,很少见到汉语儿童中文叙述能力的研究,国内有关儿童语言发展的研究大多是探讨儿童发音,词汇,语法方面的能力以及这些能力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因此,对中国文化情境下,汉语儿童叙述语言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
课题拟在较为自然的环境下以类似实验的方法,把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结合起来,在采集量化语料的同时,对选取对象进行跟踪研究,这样可更客观地反映儿童叙述语言发展状况。课题研究内容:(1)3—5岁汉语儿童叙述结构的特点;(2)3—5岁汉语儿童叙述观点的特点;(3)3—5岁汉语儿童叙述顺序的特点。通过对以上三方面问题的探讨,重点揭示3—5岁汉语儿童所掌握的叙述语言系统,达到以下目标:(1)了解儿童脱离语境的语言能力及儿童将来的读写能力;(2)了解儿童认知能力;(3)了解儿童的情感发展;(4)研究儿童叙述语言,可反映不同文化的差异。汉语儿童叙述语言发展的研究成果,将为发展汉语儿童语言能力测评工具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张放放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儿童语言发展和教育。近年来,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在《幼儿教育》(教科版)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