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会议现场。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高位谋划、统筹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今年4月印发的《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推进方案》明确,至2025年,我省将基本完成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任务。届时,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将成为江苏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先行区的鲜明标识和闪亮名片。
7月14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南京召开。洪银兴、李维新、贺云翱、阳建强、张鸿雁、鲁安东等6位专家学者,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城市建设、文化研究等不同方面,为促进我省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走在前列贡献智慧、建言献策。
洪银兴:
加强长江经济文化研究
“长江文化的江苏内涵要体现江苏价值,也就是江苏文化的自信。”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洪银兴聚焦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建言江苏通过对长江经济文化的挖掘和建设,高质量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走在前列。
江苏的长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洪银兴特别提到其中的经济文化。经济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念等。
“文化是道德观、价值观的体现。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不仅是指法治环境,还包括文化环境,如创新文化、企业家文化等。”在他看来,研究长江文化,特别是江苏段的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一些文化遗产上,还要注重创新文化、企业家文化等方面的挖掘和建设。
洪银兴认为,江苏历来崇文重教,沿江地区的整体文化素质高,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创新能力也强,可以适应每个时期的先进产业要求。
另一个“文化基因”是江苏的企业家文化,即企业家就地创办实业的文化,以及他们身上具有的社会责任、价值情怀和创新精神。洪银兴举例说,民营企业家张謇在兴办实业的同时,还积极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造福桑梓,影响深远。除了张謇,常州的盛宣怀,无锡的荣毅仁,南化的范旭东、侯德榜等,其共同之处是就地办实业,同时热衷捐资办学等公益事业。
江苏沿江经济发达,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洪银兴认为,对民族企业家文化、民族工业文化的研究,是江苏长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命题。长江文化公园是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契机。目前,江苏沿江地区对诗词、文章等文化遗产的挖掘已经很充分,但对于经济文化的研究和挖掘还不够深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目标就是以文化人,把江苏的企业家文化挖掘出来并发扬光大,让更多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受到教育,坚定‘四个自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过去我们讲一个城市,讲的是基础设施建设,而今天讲的是包括经济、生态、文化价值结合的现代城市价值。所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实际上是在提升城市的价值,应该做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文化与生态的融合。”洪银兴说。
洪银兴建议,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江苏段建设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原则,挖掘江苏地区近代经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