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罗时进教授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研究引起学界高度重视
发布时间:2014-01-09 16:00:00

  近来,苏州大学罗时进教授对明清钓鱼岛诗歌进行系统整理研究的成果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1月6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遗产》编辑部在文学研究所举行《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相关文献考述》座谈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日本研究所和苏州大学等单位的10余位专家,就罗时进教授所撰写的《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相关文献考述》论文做了深入研讨,高度肯定了这篇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相关文献考述》一文为《文学遗产》编辑部特邀罗时进教授所撰写,将于2014年《文学遗产》第1辑首栏加按语刊载。中国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文学遗产》主编刘跃进表示,该篇论文既是对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文献的系统梳理,又以实践表明古代文学研究完全可以用严谨的学术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和国家重大历史问题的关切。

  大量历史文献证明,中国至迟在15世纪初就发现了钓鱼岛,并将其纳入了海疆版图。这方面历史学界已做了大量扎实、可靠的研究工作。罗时进教授的研究证明,明清别集和其他相关文献中,也保存了不少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为题材的诗歌作品,同样非常重要。他发现,明清两代二十多个朝廷使团往返于琉球册封海途时,创作了不少有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诗歌。经过一年多的搜集,共挖掘出四十多篇相关作品。记者在《明清钓鱼岛诗歌及其相关文献考述》论文中读到不少关于黑沟洋为“中外分界处”、姑米山为“入琉球界”的原注。这些都是对我国海疆的明确说明,可与若干历史文献记载相印证,共同为国家重大历史问题提供佐证。

  座谈会上,来自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日本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就这一重大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

  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前所长蒋立峰研究员表示“读到这篇论文非常兴奋”,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助力钓鱼岛史学研究。长期从事钓鱼岛历史研究的社会科学院近代史专家李理认为,罗时进教授从文学文献中发掘钓鱼岛作品,是一个独辟蹊径的方法,对钓鱼岛归属问题提供了有力佐证。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专家侯毅博士希望多学科联结组成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研究团队,共同致力于钓鱼岛问题的研究,服务于社会现实和国家重大历史问题。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室主任蒋寅研究员认为,海洋文学研究在传统文学研究中相对薄弱,而这篇论文不但对钓鱼岛归属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而且为文学研究开拓了一片广袤的领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潘建国指出,从学理方面探讨历史问题,代表了学术的力量,说明古代文学研究在当代社会的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谢寿光社长、社科院文研所陆建德所长充分肯定了本次座谈会的意义和价值。他们说,为一篇重要论文的发表举行座谈会,并进行媒体发布,在中国社科院历史上是极为少有的。主办方《文学遗产》编辑部非常重视本次座谈会,提前赶印了20本《文学遗产》供与会者参阅。座谈会还邀请了众多国内重要媒体参加。

  据了解,《中华读书报》于今年1月1日整版刊登了罗时进教授论文的摘要。《文学遗产》在2014年第1辑不但对罗时进教授论文特别撰写了《编者按》,同时在《编后记》中对其重要意义予以高度肯定,表示“将继续策划此类对国家、社会和民生有意义、有价值的重要选题,使古典文学能够在专业化的学术研究中保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文化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

  多一份史料证明,就为钓鱼岛归属问题多一分说服力。“目前所作的明清文献史料的发掘工作还是比较初步,比较多地注意了出使琉球使臣的作品,而随行人员面广量大,发掘、整理和研究他们的钓鱼岛题材的作品还有很大的空间。”罗时进教授表示将在继续相关文学文献发掘的基础上,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加以“集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来源:苏州大学   编辑:朱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