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8日,由文学院古代文学、文艺学学科联合主办的“吴调公先生百年诞辰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南师大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潘百齐教授,吴调公先生家属吴善元教授、吴善权先生出席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中华书局、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以及南师大的50多位专家学者深切缅怀吴调公先生的人格风范,深入研讨吴先生的学术思想。
开幕式在随园校区100号迎宾馆举行,由文学院陈书录教授主持。潘百齐副校长在致辞中代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向出席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吴调公先生的生平,高度评价吴调公先生在为人、为学方面达到的崇高境界和取得的突出成就。他指出,吴调公先生是南师大历史上的杰出教授,我们纪念吴调公先生,就要学习他敬业奉献、不懈奋斗的崇高品质,学习他转益多师、海纳百川的学术气度,学习他不断创新、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潘校长认为,吴调公先生留下的丰富精神遗产,不仅对南师大的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也是整个学术界的宝贵财富。
文学院院长骆冬青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吴调公先生作为著名的古代文学、古典文论专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在学术上具有突出的贡献,为南师大文学院相关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骆冬青院长从“涵容深厚、融通广博的学术风范”、“独具慧心、精准玄远的学术风神”、“浑厚华质、高远绵渺的学术风采”三个方面,准确深刻地概括了吴老治学的卓异特质。作为曾亲耳聆听吴调公先生授课的弟子,骆院长还深情回忆了吴调公先生讲授“中国文艺思想史”的情形,认为吴老课堂上对诸多古典文艺理论范畴的灵活运用,正源于他对古典文论的深刻理解和深湛修养。骆院长还强调,正因为吴调公先生经历了我国近代史上的文化“断裂”期,所以他“特别注重历史上被忽视、被鄙视的时代”,对其“有更加深刻的认知”提出了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论述。最后,骆院长再次称赞吴调公先生的学术研究“真正恢复了古代文论的传统,达到了与研究对象的高度统一,成为许多人爱读的美文、才子文”,同时对本次会议将取得的成果给予瞩望。
吴善元教授代表吴调公先生家属讲话。他对文学院表示感谢,回顾了许多学者与吴老的深厚情谊,并首次披露了吴老生前艰苦治学的片段,让大家对吴调公先生的心路历程有了更加全面、深刻、感性认识。其中,吴老撰写《李商隐研究》时的艰辛以及批阅英文版《莎士比亚文集》时的痴迷状态,给后辈学人以极大震动与启发。
研讨会分组发言阶段,南京大学张伯伟、高小康教授主持了上午的分组讨论。会上,陈辽研究员总结了吴调公先生治学中将文学观点、历史观点、文化观点相结合的多重视角。党圣元研究员就吴先生如何打通文艺理论和文学史两个范畴的成功实践,做了深入总结。蒋凡教授认为,吴先生能够将新知与旧识,西方理论与中国古典文论相结合,形成自己的个性。吴新雷教授高度赞赏吴老作为诗人的突出成就,以及用诗为《沧浪诗话》做“评论的评论”创举。周宪教授回忆了吴先生课堂上的风采与趣事,并对吴老提携后辈表示赞赏。莫砺锋教授将吴调公先生的治学风格概括为“有文采的论文、有才情的学术、有灵气的思想”,并对南大和南师大两校之间友好的合作给予肯定和期望。胡明研究员回忆了吴先生与《文学评论》杂志之间的深厚情义。赵宪章教授则从文艺学学科发展的角度,高度评价了吴先生在回到文学本身以及将西方理论与本土学术资源结合方面取得的典范式成就。姚文放教授回忆了和吴老之间的书信往来,并分享了吴老当年关于做学问要有“两点”、文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理论思维水平三点教诲。最后,吴功正研究员深情回忆了吴老当年对自己的提携之恩,对吴老扎实的文本细读功底和高度的理论概括能力表示由衷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