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日前在京揭晓并颁奖。此次共有56种图书获图书奖,由范伯群主编、苏大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教师集体编写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也荣登此榜,获得政府最高图书奖。
中国出版政府奖是我国出版行业的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前两届分别于2007年、2010年揭晓。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系国家“七五”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自1986年开始,从收搜资料到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通俗作家、社团、报刊、作品,再到出版多种中期成果,前后历经15年的潜心努力,最终将这些成果进一步提练、合成,使其精益求精,于2000年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册,共140万字。
该书出版后,得多方好评。2000年7月在苏大召开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复旦大学贾植芳教授以《为文学史找回另一只翅膀》为题,在发言中说:“这不仅填补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空白,而且也完善了文学史研究的科学体系,更新了文学史研究领域中的某些观念,还将会改变近现代文学史的编写格局。”北京大学严家炎教授以《不寻常的拓荒性学术工程》为题的发言中说:“读范先生主编的这部著作,我真有豁然开朗、别有洞天之感。它用大量实实在在、经过鉴别的史料,富有说服力地得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结论。我要深深感谢苏州大学这个课题组在范伯群教授的领导下做了这件功德无量的事。”当年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的所长杨义研究员以《苏州学派:新思维空间》为题发言:“这本书在理论创造上,也许你对它拍案叫绝,也许你不能完全同意,但是,都应该承认它在学术理论探讨上是有勇气和有气魄的。这无论是对近现代文学整体研究格局、学术领域的开拓,还是我们文学观念的宽容性和开放性上,都是非常重要的。”他称这是形成了一个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苏州学派”。在这些好评的基础上,该书于2003年荣获教育部“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在2006年,哈佛大学荣休教授李欧梵先生说:“我在哈佛任教时曾用范教授主编的《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作家评传丛书》中所选的晚清民初通俗小说代表作作为教材,与研究生在课堂上详细讨论某些‘文本’之中的形式创新,甚至包括其中都市的空间意识与叙事者的视角。”在2006年的现代文学学会大连年会上,经学会全体理事投票,并在评委会上一致通过,授予该书“第二届王瑶学术优秀著作奖”一等奖。学会评委会从专业角度高度评价了这部获奖作品:“范伯群教授领导的苏州大学研究群体,十几年如一日,打破成见,以非凡的热情来关注、钻研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显示出开拓文学史空间的学术勇气和科学精神。此书即其集大成者。皇皇百多万字,资料工程浩大,涉及的作家、作品、社团、报刊多至千百条,大部分皆初次入史。所界定之近现代通俗文学概念清晰,论点新见叠出,尤以对通俗文学类型(小说、戏剧为主)的认识、典型文学现象的公允评价、源流与演变规律的初步勾勒为特色。而通俗文学期刊及通俗文学大事记的史料价值也十分显著。这部极大填补了学术空白的著作,实际已构成对所谓‘残缺不全的文学史’的挑战,无论学界的意见是否一致,都势必引发人们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整体性和结构的重新思考。”该学会成立30多年来一共评过三次“王瑶学术奖”,其中第一、第三次一等奖皆空缺,因此,《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是该学会三次评奖中所荣获的唯一的一个一等奖。
该著作印行10年后,作者们又综合各方的意见,作了一次修订,并于2010年出版“修订本”。这部修订本于2011年入选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该工程每三年入选一次,评出自然科学、文学作品及社会科学论著各一百部,入选总署的“优秀原创出版工程”)。这部史书又于2012年荣获国家级的第四届中华出版物图书奖。
2009年,陈思和教授这样回顾道:“从1988年学术界提出‘重写文学史’以来,20年过去了,我们现代文学史第一次遇到了认真的‘重写’挑战。解决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文学史关系,不是个别人的一时冲动,自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大文学史概念,贯通了近现代文学的文学史视野以来,就是一个不得不面对并且给以解答的问题。国外汉学界先走一步,提出了‘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质问,其实晚清与‘五四’的关系也就是范先生所要着力解决的通俗文学与新文学的关系问题,把原来文学书写为尖锐的敌我斗争的新旧文学冲突,融化为新旧并存、多元共生的文学格局,实在不是一个局部的文学事件的重写,而是对现代文学史叙述的基本策略的改变。”在2012年12月“武大·哈佛‘现当代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反思与重构’国际高端论坛”上,哈佛东亚系王德威教授的评价是:“由于苏州大学通俗文学研究课题组的努力,现在通俗文学的入史,已经成为全国学界的共识。”在会上范伯群教授又提出:“冯梦龙—‘鸳蝴派’—网络类型小说,是中国古今市民大众的文学链”这一新论点。
虽然得到了政府图书最高奖的殊荣,研究还必须继续深入。由苏大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汤哲声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的的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通俗文学价值评估、阅读调查和资料库建设》是“七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的延伸与深化。我们期待课题组对这一“市民大众文学链”的价值体系作出更深入细致的历史性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