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至26日,由北京高教学会图书馆工作研究会数字图书馆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图书馆承办的北京高校图书馆“大数据时代数字图书馆的变革与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龙泉宾馆成功召开,来自北京地区44所高校的图书馆代表及部分企业代表共129人齐聚一堂,共话图书馆创新发展。会议由北大图书馆副馆长聂华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北京高教学会图书馆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姬芳,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北京高教学会图书馆工作研究会理事长姜爱蓉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北京高校图书馆学术研讨会是北京高校图书馆界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会上的学术报告、主题演讲、案例实践展示等内容在图书馆新技术应用和服务创新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此次学术研讨会分为大会报告、主题报告以及应用案例报告三部分。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编辑出版中心主任初景利博士作了题为“面向数字知识服务的图书馆转型与变革”的大会报告,报告介绍了国内外图书馆界热点问题和探索实践案例,并指出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闫宏飞博士就“基于大数据的中国事件检索与发现实践”带来大数据领域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最新发展动态的精彩演讲,为与会代表提供了大数据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图书馆服务领域的未来发展新机遇。
25日,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的7位报告人作了精彩的主题报告。北京师范大学孙博阳在大学图书馆发展战略转移领域进行了广泛调研,向与会代表分享她的研究成果。北京大学崔海媛介绍了北大图书馆在协同创新、嵌入教学科研过程中信息服务的研究、思考、实践与未来规划。清华大学张成昱基于清华大学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案例的方法论研究,向与会代表阐述了后数字图书馆时代的协同创新。北京理工大学王馨以独特视角讲述了其在重大科技工程中多学科团队的协同知识创造研究。北京大学杜晓峰结合在北大图书馆十月投入使用的“馆内通”软件实例介绍了图书馆在基于WiFi信号的室内定位技术上的研究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刘兰通过调研我国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发展现状,介绍了北师大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实践与效果。国家开放大学赵璇从其图书馆课程网上培训实践案例谈起,介绍了当前图书馆该如何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参与到开放课程建设,开展图书馆教育、信息素养教育的实践经验。主题报告视野开阔、调研广泛、认知敏锐、观点新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启发了与会代表的工作思路,扩展了研究视野。
会议现场
为了展示图书馆员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实践成果,本次研讨会举办数字图书馆技术应用案例评比活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共13个图书馆共提交了18个案例,并制作了精美海报在会场展示。26日上午,18项技术应用案例作者介绍了项目研发及应用情况,8位专家评委进行当场打分。根据专家评分结果与参会代表的评分结果汇总,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北京大学图书馆提交的“PKUIR内容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和“北京大学图书馆通约通借通还服务的实践”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