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对于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决定》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观点。这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探索,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将对我国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决定》的一大亮点是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为决定性作用。经济体制改革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过去十年,我国的文化市场体系还不够完善,存在着政府干预过多、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决定》的重大突破在于强调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决定》特别强调了给民营企业、各种形式的非公企业的发展以更好的环境、更低的门槛,积极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不仅允许和鼓励他们在影视拍摄等领域继续发挥作用,还要允许他们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等领域,允许他们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的改制经营。《决定》旗帜鲜明地指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决定》强调,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要尊重经济规律,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地发展,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
从市场出发,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作为经济改革转型升级的产业高端形态的文化产业,应当成为进一步改革的目标产业形态。发展服务业,发挥文化产业的“领头羊”作用。消费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这与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主要实行外向型经济和投资拉动战略有密切关系。文化消费是促进整个文化产业良性循环发展的原动力,文化企业能否做强做大,从根本上讲,取决于是否有发达成熟和旺盛的消费市场。文化消费引领首先要将消费者置于市场主体的位置,从市场的角度探讨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以文化消费的需求来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