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辛鸣:不能轻言告别“摸着石头过河”
发布时间:2013-12-06 10:49:0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这一改革要求,是对中国改革方法论深刻的认知,也意味着“摸着石头过河”的要求不是简单的“淡出”。改革的实践特征与中国改革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改革不能轻言告别“摸着石头过河”。

  一、改革不是会议室里的夸夸其谈,高谈阔论完了就算大功告成;改革也不是秀才在作文章,自圆其说、辞藻华丽就算功德圆满。改革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改革是真真切切的行动,但理论上行得通的东西在实践中未必做得到,要想让改革从理念走向实践、从设计变为现实,脚踏实地、从摸石头开始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了。

  改革实践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推倒重来,错了不能不交学费。玩电脑里的大富翁游戏,金贝贝不乐意了还可以重新读取进度,而改革中的任一举措、任一行为都会造成既定的事实并且影响后来的改革。如果改革起始的方式方法不对,路径依赖的惯性甚至还会将改革锁定在错误的轨道上。

  更重要的是,对于中国改革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是前无古人的新生事物,既没有现成的蓝本,也没有确定的蓝图,甚至连其本质都在不断地被发现过程中,这是中国改革的特殊性所在。干全新的事业,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最需要的就是不断地探索,探索就得继续“摸石头”。我们不否认经验的积累,不否认认识的深化,但自以为已经达到对改革道路的全部认识,对改革实践的全面把握,实在是一种狂妄加无知的“理性自负”。三十余年的改革历程对于某一个具体的改革者来说可能已经是不短的时间了,但对于改革本身来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短短一瞬。

  因此,对于中国改革来说,摸着石头过河不是盲目而是稳健,不是无奈恰是自觉。

  当然,我们从实践探索的意义上肯定“摸着石头过河”的价值,并不意味着对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实践中一些贴着“摸着石头过河”标签的做法全盘肯定。我们有一些改革者发现一些不规范的改革行为、改革举措能为他们获得超额利益的时候,就开始故意放纵自己的行为,在“同一块石头”前面不断地绊倒,还故作无辜状地用“摸着石头过河怎么可能不呛水”或者“只顾上摸石头忘记看路了”等说法来为他们的行为辩护。这不是真正的“摸着石头过河”。

  二、改革从不忽视理论指导的重要性,更不否定统揽全局统筹兼顾的必要性。改革需要设计,改革也可以设计,尤其是顶层设计。但是,不能把顶层设计理解为是“方案设计”。顶层设计不能是秀才们在办公室、会议室里闭门造车拿出什么一揽子计划、终极方案,然后发一道红头文件要求全国各地照此改革,这样的行为是要出大问题的,这样的思维是要犯大错误的。尤其是现在一些人提出的一些改革方案不是从教科书上照抄下来就是从外国人那里照搬过来,这样的设计不仅与中国火热鲜活的改革实践相差千万里,还可能把中国的改革引到歧路上。

  我们的改革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就是看到在鲜活的实践面前,任何“计划”都是苍白无力的,市场经济最神奇也最让人敬畏的地方就是市场中各怀心事的主体通过自发的博弈与磨合而各得其所。我们不能用“计划”的思维来进行“市场”的实践,不能用计划经济的手段搞市场经济的改革,不能走了三十多年改革之路后又退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对所谓完美、超然、成熟改革方案的信奉与膜拜实在是典型的计划思维,指望用一套方案通吃改革打遍天下更是南辕北辙、缘木求鱼。

  因此,真正管用的改革方略和真正靠得住的制度,像中国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小岗村的田野里长出来的,不是在办公室里鼓捣出来的;从南海边上小渔村变成国际大都市的特区深圳,也是自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而杀出的一条血路,并不是对会议室里所谓规划的照猫画虎。

  三、顶层设计着力点是构建科学改革观,要着眼于回答事关改革再出发的一些根本性大问题。

  顶层设计不设计方案和制度设计什么?那就是,构建科学的改革观。现在改革中遇到困难、出现问题,表面上是缺乏有效的实施方案和好的制度,其实根源是我们在事关改革方向性的一系列根本问题上没有搞清楚或者犯了糊涂。科学改革观就是要对改革价值、改革立场、改革方法等这些“顶天”的问题作出科学回答。

  比如,改革本身并不是目的,改革本身也不能成为目的。我们的改革只有一个指向,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改革,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这是科学的改革价值观。又比如,改革不能由少数人把持,或者只有少数的“能人”与“精英”参与到其中,改革必须让人民改革,在当代中国,改革的主体是也只能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只有真正以群众为主体,我们的改革才能真正深化、真正完善、真正突破,改革才能真正走上正路,这是科学的改革主体观;再比如,改革绝不仅仅意味着对改革前所作所为的改革,同样意味着对改革本身一些做法的再改革,意识到改革中一些做法的不规范、不科学、不妥当,正是深化改革、完善改革、促进改革的好机会,把做错的改正过来、做得不科学的科学起来、做得不规范的规范起来,这是每一项成功的改革都要经历的过程。就算曾经是对的、好的、不可否定的做法,随着改革的事变时移,也有一个重新变革的问题,这是科学的改革方法论。还比如,改革是革命中的建设,是坚持中的创新,所以,改革不仅意味着改变,还意味着坚守;不仅意味着“必须变”,还意味着“不能变”。在改革过程中不思进取、抱残守缺会被人民抛弃、被历史淘汰;在改革的过程中把不能变的给变了,就会丧失根本,就是自毁长城。特别在今日中国人心思变的浪潮中,认识到改革中的“不变”比知道“改变”更重要,守住改革中的“不变”比随波逐流的“改变”更不易,这是科学的改革辩证法。有了科学的改革观,改革的动力、改革的共识、改革的方略等这些具体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顶层设计为改革明确方向,“摸着石头过河”为改革探索道路,两者相辅相成,顶天立地,中国改革还有什么坚不可攻克,还有什么命不能被革,还有什么雷区不可被跨越?(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辛鸣   编辑:朱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