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肖姗) 10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报告会,通报了《南京大屠杀辞典》编撰取得的中期成果。记者获悉,《辞典》编撰工作于2010年启动,来自十多个国家、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与,预计将于明年12月完成。《辞典》首次注明了每起屠杀地点的准确方位和地域,同时,李秀英、夏淑琴、魏特琳、东史郎……这些亲历者都将作为单独词条出现在《辞典》中。
辞典内容依照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分为“上、中、下”三卷。其中,中卷所占比例最大,重点突出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史实。“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证言、市民呈文、法庭判决、当年国民政府调查以及新闻报道等,尤其是把幸存者的回忆资料与档案资料反复对照、考证,做到了条条有根据、件件有出处。”参与编撰的专家之一、省社科院研究员孙宅巍说,辞典完整使用了历次对幸存者调查成果以及最新公布的屠杀与埋尸资料,为实证南京大屠杀的巨大规模与死难人数提供了可靠依据。《辞典》中共列出十人以上的集体屠杀案例165条,零散屠杀案例715条,各类机构、群体与个人埋尸和处理尸体案例490条。每个词条都注明了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物姓名、死亡人数和埋葬人数等,并首次将每一起屠杀、埋尸地点的准确方位和地域一一注明,“这次标明确切方位和地点,使读者能够清楚地知道屠杀事件发生在南京地图上哪个位置,不仅增加了资料的可信度,而且使人们看到侵华日军的屠杀暴行几乎遍及南京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