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2013年宏观经济运行回顾与2014年展望
发布时间:2014-01-08 14:23:00

   

  资料图片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及作者预测

  摘要

  中国经济2013年的扩张主要源自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建设,负债继续膨胀,实际利率上升,但生产者价格下跌,利润收缩,实体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加剧了结构的不均衡。随着2014年外需复苏及新增投资,新的一年宏观形势可谨慎乐观,但依靠土地城市化来驱动持续增长的难度在加大。政府债务总量可控,但地方政府和企业债务增长速度过快,流动性风险带来的偿付压力不小。随着新一轮改革的启动,2014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将集中在政府自身变革、化解风险、修正房地产行业定位、改善供给机制及改革货币金融体系等方面。

  回顾2013年的宏观经济

  2013年初,市场的预期是年度GDP增速可以达到8%以上,并认为通货膨胀是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但实际运行并未延续十八大召开后的乐观情绪。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从2012年四季度的7.9%降至7.7%。社会融资总量超过6万亿,为历年来单季度最高,资金面很宽松。但2012年上半年的出口数据虚高带来了信息干扰,直到6月份官方调研披露,高涨的出口数据约有1/3来自跨境资金套利。二季度,信贷和财政收紧,6月银行间市场利率大幅上扬,爆发“钱荒”,市场恐慌加剧,经济增长率快速下行,二季度的GDP增长触及7.5%。7月以后,随着政府相关会议召开,政策基调转向稳增长,配合诸如支持小微企业、加速铁路投资、支持外贸出口、下放行政审批、盘活存量资金、拓宽房企融资渠道等措施,防止了经济过快下行的风险。二季度末,社会融资总额开始回升,财政支出大幅反弹。三季度,GDP增长7.8%,投资仍是主要推动力,贡献率近56%。四季度,随着大量资本流入中国、物价与房价上涨,增长延续,但经济回稳尚不巩固。

  从动力看,经济增长依然主要来自土地城市化的投资驱动。2013年1月—11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1%,基本与2012年全年持平,但结构出现了分化,制造业投资相比2012年同期有所下滑,而基建与房地产投资成为投资增长的主力。

  消费依然低迷。预计2013年零售增长速度为13%,比2012年下降两个百分点。制约因素首先是经济减速过程中的收入预期下降;其次是由于收入差距大、福利覆盖水平低,导致了居民消费倾向下降;第三是高房价抑制了居民消费,而低的租价比也难以带来可用于消费的现金流。

  出口贡献低于全球复苏带动的增长预期。2013年1月—4月,大陆对香港出口大增,其增加可能与部分资金经由香港回流大陆有关。从5月开始查处“假出口”问题,引致5月、6月出口低迷,当月同比甚至出现负增长。7月、8月份开始复苏,但10月同比增速放缓到2.7%。2013年,发达国家的预期增速比2012年快了1倍,但对中国出口的带动不显著,若剔除上半年“假出口”数据,出口的增长贡献低于2012年。

  金融市场跌宕起伏。6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出现“钱荒”,拆借利率飙升,股票市场大幅下挫,金融机构同质化的严重期限错配问题暴露,而国内货币发行主要靠美元流入的创造机制也显现出严重弊端。随着保增长上升为主基调,从8月开始金融扩张继续进入快车道。2013年,社会融资总规模在2012年的15.7万亿的基础上再创新高,预计2013年将达到17.3万亿,M2增长超过14.3%。进入11月份,债券市场出现了“钱荒”的升级版——“债慌”。短期资金价格急升,一年期央票利率高过4%,而10年期国债也在4%左右。实际利率接近9%,其他渠道的资金更贵。资金价格高企导致企业获利能力下降,经济企稳的基础还比较脆弱。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预测   编辑:朱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