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
时间:2013年11月28—29日 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2013年11月28—29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暨中国沿边开发开放与周边区域合作国际论坛在哈尔滨举行,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与黑龙江大学联合主办。论坛议题设置广泛,包括中国东北、西南、西北地区开发开放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欧亚区域合作,俄罗斯远东开发对中俄区域合作的影响等。会议主办方表示,2013年中国在外交方面有很多亮点,如召开了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确定了今后5—10年周边外交工作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总体布局,明确了解决周边外交面临的重大问题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方案等。此次国际论坛就是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召开的。与会学者达成广泛共识,即应进一步加强区域国际合作,加强各国之间的学术交流,互知才能达到互信。
中国边疆地区开发开放应加强与周边区域合作
邢广程
目前,我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互动空前密切。这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周边外交战略和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更加主动。边疆是我国与邻国进行“能量交换”最频繁的地方,也是我国与外部世界接触最直接、最敏感的地方,必须从我国边疆长治久安的战略需求上来构筑中国边疆学的学科体系,应将周边国际环境及其对我国边疆地区影响纳入研究视野。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要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
中国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周边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决定了中国必须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实行和平的外交路线和政策。中国所追求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共赢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本路径是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中国的开放战略自然涉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所以,中国一直强调周边外交战略的重要性,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要着力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统筹经济、贸易、科技、金融等方面资源,利用好比较优势,找准深化同周边国家互利合作的战略契合点,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扩大贸易、投资合作空间,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要不断深化区域金融合作,积极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络。要加快沿边地区开放,深化沿边省区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2013年,中国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还提出了建设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战略主张,这是中国与国际社会进行互利合作的战略之梯,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建设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中国周边国际环境的塑造离不开与世界大国打交道。首先,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发展对美关系的新思路,主要内涵在于:一是不冲突、不对抗;二是相互尊重;三是合作共赢。中国旨在加强与美国的沟通,共同为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发展负起责任。其次,中俄已建立起新型大国关系,中俄关系是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中俄关系的稳定与发展不仅关系亚洲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而且也关系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俄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等多边合作机制方面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