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北平图书馆藏《永乐大典》
《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 均为资料图片
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7号,北海公园西侧这座古色古香的院落,是国家图书馆前身北平图书馆的旧址,如今是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的所在地。70多年前,为躲避日军劫掠,3万余册珍贵善本古籍从这里辗转寄存海外。
70多年后,在这个院子的临琼楼内,1000册大书错落码放,把一张5米长的书桌铺得满满当当,这是国家图书馆组织编纂的《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当年转运的善本,终以影印出版的形式“回家”了。
【离国赴美】
甲库,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典藏宋元明早期善本的书库。上承清内阁大库旧藏,又广纳清末民国几代学人潜心搜罗的善本。甲库宋刻元刊、秘抄精校荟萃,珍贵稿本、名家批校题跋本云集,世间仅存400余册的《永乐大典》就有60册之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华北形势危急,为使国宝远离战火荼毒,甲库善本陆续转移到上海租界。
1941年,日军频繁进入租界搜查劫掠,这批善本的安全再次受到威胁。几经斡旋,北平图书馆最终决定将存沪善本运往美国国会图书馆。
今年104岁的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钱存训,其时正在北平图书馆上海办事处工作,是这一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得知《原国立北平图书馆甲库善本丛书》出版的消息,钱存训特地致信国图,表达他的欣慰与感慨:“当年奉命参与抢救,冒险运美寄存,使这批国宝免遭战祸,倏忽已70余载,其间种种,仍历历在目。”
据钱存训回忆,为了躲避日军检查,暂存上海的善本只能选取一部分秘密运美。在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主持下,文献学家王重民、徐森玉负责拣选其中的重要文献,“计2720种,约3万余册,装成102箱,箱内用铁皮密封,以防潮湿。其中包括宋、元本约200种,明版近2000种和钞稿本500余种。这些书可说是当时北平图书馆善本的精华了。”钱存训说。
为了不引起日军的注意,钱存训将这102箱书分成10批,以“中国书报社”的名义开具发票报关,书单上罗列的是《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为美国图书馆代购的大部头新书。书运到海关后,由钱存训在海关工作的张姓友人签字放行,无须开封查验。就这样,3万册善本中的善本,开始了漫长的异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