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社会科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党和政府决策的重要支撑。当前,哲学社会科学如何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是摆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课题。为此,《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赵胜轩。
赵胜轩,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山东单县人,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1月参加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哲学专业毕业。1991年至2007年在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工作,曾任调研室副主任、主任,2007年1月至2013年4月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2011年7月至2013年4月任中共中央办公厅机关党委书记。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委员。
1 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
《中国社会科学报》:马克思曾说,“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更要发挥其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在哲学社会科学的这几大功能中,您怎么看待咨政的作用?为什么?
赵胜轩:我认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正确的思路和建议,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价值的必然途径。而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迫切需要。因为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于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决策正确是成功的前提,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十分复杂,面临的矛盾明显增多,面临的任务非常繁重。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仅凭拍脑袋是根本不行的,必须拥有全面的信息、丰富的经验、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方法。而要做到这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积极参与和献计献策。当前,党和政府的决策机制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决策的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哲学社会科学为决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哲学社会科学界提供了大有作为的难得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让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2004年在浙江省省委书记任上调研浙江省社科联、社科院时说的话,他当时要求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要抓住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极好机遇,为浙江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为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综合素养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此后,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
赵胜轩:是的,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是党中央对哲学社会科学的一贯要求,党中央也一直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科学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就加强智库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原则,建设高质量智库。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批示中强调,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引导各类智库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建言献策,为中央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些重要指示和部署,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对哲学社会科学地位和作用的科学把握和深刻认识,为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指明了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报》:哲学社会科学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的方向明确了,但有人可能会认为,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容易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产生矛盾。您怎么理解这个问题?
赵胜轩:我认为并不矛盾,恰恰相反,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有效途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向人民群众直接奉献精品力作,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也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如果能够在党和政府决策中被采纳,在法律法规、政策举措、工作部署中得到体现,就能迅速付诸实施,产生影响,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由此不难看出,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也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