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全球史研究
发布时间:2014-06-13 14:38:00

  全球史是当代重要的史学思潮与流派之一,国内学界也一直在对这一史学流派予以观察和反思。“我的体会是,如果全球史必须以‘全球’为研究单位,那这种研究会让人感到‘老虎吃天,无处下口’,所从事的研究也无法深入,只能停留于表面。从民族国家史发展到全球史,形成一种全球史观,再用这种史观研究一个个具体领域,也就是从全球再到地方,这应当是全球史发展的一个轨迹。”首都师范大学全球史研究中心副主任夏继果在第二届全球史学术论坛上谈了自己的感悟。会议于6月7—8日在京举行,记者围绕与这一史学流派有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采访。

  全球史为多学科研究

  提供参照视野

  与会学者分享了对于全球史的新研究、新感悟,其中不乏精彩的具体研究和理论反思。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永平近年对波斯狗和拂菻狗等物种在丝绸之路的传播进行了研究。王永平的研究材料丰富、分析细腻,对波斯狗东传的研究,反映的是丝绸之路物种传播的规律以及亚欧大陆交往网络的模式。

  狗的东传是以小见大的微观研究题目,这样的实证研究要一个个地积累。全球史的宽阔视野使其将更多的学科、学者吸纳到研究中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许宏进入全球史研究者的视野并应邀与会就是一个例子。作为考古学者,许宏并非是研究全球史的学者,他今年3月出版的新著《何以中国》,在其《最早的中国》之后又提出一系列观点,引起学界的关注和讨论。他在会上以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考古观察为切入点,探讨了远程输入品对中原王朝文明的影响,引起与会全球史学者的讨论。复旦大学教授姚大力等与会学者表示,学界应进一步研究“文化远程传播的实现机制”的问题。

  医疗史是此次讨论较多的领域。台湾东华大学副教授蒋竹山表示,全球医疗史为我们研究中国医疗史提供了许多可以参照的研究视野,如全球视野的医疗史使我们跳脱原本的民族国家史观,以更宏观的角度探查跨国与跨文化的医疗问题;破除过去史学将西方医学传播过程描述成现代科学的“传播与吸收”过程的迷思,打破中心与边缘的概念,从中国的“边陲”医学经验反省欧洲帝国“中心”或以中国生活方式对比欧洲“文明病”等。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非专业”学科学者也将全球史作为一种研究视角。今年4月出版的《全球史中的文化中国》就是一个颇为典型的例子,据编者说,该书涉及理论层面、历史变迁、经济社会发展及文化多元性等角度,展现了全球史中的中国文化特质。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江湄表示,全球化时代要求我们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桎梏,讲出一种全新的中国故事。

  全球史研究视野宽广,国内的全球史研究者应努力成为这一领域全球学术网络的一部分。当今的学术研究必须“全面”掌握全球学术动态,对于全球史研究恐怕尤其如此。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主任孟钟捷研究的是德国史,他提到,国内学界对于德国的全球史研究了解相对较少,他们研究团队正在翻译德国史学家于尔根·奥斯特海默尔的一部重要著作《世界的转变:一段19世纪的历史》,争取在今年内出版。华东师范大学也已经进入哈佛大学主导的全球史网络,在亚洲进入这一学术网络的大学只有两所,另一所大学是印度的德里大学。他们正在筹划成立专门研究机构,与学界一起推动全球史研究。

  重温学术经典 反思史学思潮

  全球史研究学科发展趋势良好,对这样一种经久不衰的史学思潮,学科内外都在进行观察和反思。

  近年来学术刊物刊登的全球史文章越来越多,从侧面反映出学科发展趋势还不错,但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进行反思的并不多。为扭转国内介绍多于原创、零碎多于系统、形式多于实质的问题,推动国内学人在国际学术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史学研究的领军期刊《历史研究》曾于2013年第1期推出了一组以中国学者为主对全球史研究进行反思的文章。事实上,学界一般将1963年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一书的出版作为全球史兴起的重要标志,《历史研究》在全球史兴起50年之际推出这一组文章颇具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该专题是将全球史作为一个流派予以关注,是“当代史学思潮与流派系列反思”之一。

  在对“全球史”和“世界史”等概念进行了比较反思之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刘文明认为,全球史理论和方法是在试图克服民族国家史学局限的探索中形成的一些治学理念和方法,它应来自于史学实践而非某种先入之见,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因此,中国学者应在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史研究,这是全球化时代赋予中国学者的使命。

  此次全球史会议还给记者留下了一个深刻的印象,有几位学者都将学术视野聚焦于重要学术人物或著作上,如姚大力对拉铁摩尔《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的研读,清华大学教授张绪山对布洛赫《国王神迹》的解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顾卫民对英国史学家博克塞及其葡萄牙海洋帝国史的研究,夏继果对布罗代尔《地中海世界》和阿布拉菲亚《伟大的海:地中海人类史》的比较反思。上述著作并非都是全球史著作,但都是重要专著,如姚大力认为,《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可能是拉铁摩尔近二十部著作中最有经典性和生命力、最难读懂并且也远没有过时的一部”,其学术影响犹如中国人描写梅花之“暗香”,“幽眇而不决,既灭又复著”。重温学术经典,常能获得新的启发和感悟。对学术史的梳理批判,对当代学术思潮的观察反思,是保持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

  原标题: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全球史研究

  原地址:http://www.csstoday.net/xueshuzixun/guoneixinwen/90000.html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作者:本报记者   编辑:朱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