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在被问及“中国政府是否将日军强征‘慰安妇’的相关档案和文献申报了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时,她表示,中方将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目的是牢记历史,珍惜和平,捍卫人类尊严,以防止此类违人道、侵人权、反人类的行为重演。此消息一经发出,立刻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据报道,11日,日本方面提出所谓“抗议”;同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已收到中国的申请材料。
如何正确理解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目的和意义?怎样看待日本右翼的无理抗议?带着上述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申遗”档案均是原始资料
据介绍,申报材料里,《南京大屠杀档案》中有日军当时自拍的16张屠杀照片,美国牧师约翰·马吉拍摄的记录影片,被称为中国的“安妮日记”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舍监程瑞芳日记,战后中国政府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调查资料,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南京军事法庭审判日本战犯档案等材料。《“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主要包括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侵华日军关东宪兵队档案、上海公共租界警务处档案、伪政权档案、“满洲中央银行”档案以及日本战犯的笔供等。
这些档案真实记录了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3月1日间,日军在南京所犯下的暴行。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表示,相关档案均为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具有原始性、真实性、代表性,符合世界记忆遗产的标准和要求。“以南京大屠杀档案为例,德国、英国、美国等国都存有相关资料,此次由于是中国申请,故以保存在中国国内的档案为主。”他表示。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郭必强认为,这些档案类型广泛,历史线索清晰,记录真实可信,档案资料互补互证,构成了完整的证据链,从不同角度真实记录了日军在占领南京期间大肆杀戮、抢掠财物、奸淫妇女的累累罪行。
“‘慰安妇’制度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推行军事性奴隶制度、对妇女人权进行侵犯的国家犯罪。”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表示,《“慰安妇”——日军性奴隶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不仅对中国、朝鲜、韩国、印度尼西亚等相关受害国有意义,还能帮助世界各国人民认识这一问题的真实性、灾难性。他表示,韩国目前也在进行相关申报工作,内容以针对韩国受害者的调查为主。“我们这次申报以档案文献为主,两种资料可以相互支撑、印证。”
“世界记忆遗产最重要的一条要求就是真实,这些历史事件史实材料清楚,无可争辩。”长期从事文化遗产学等研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表示。
日本右翼势力毫无道德自省
对于中国“申遗”一举,日本方面迅速提出所谓“抗议”,甚至再次辩称,南京大屠杀“具体遇难人数尚存各种疑问,政府难以作出判断”。学者表示,面对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日本方面必须勇于面对而非竭力否认,“勇于以史为鉴,才能开创未来。”
“日本右翼政治家这样表态是苍白无力的。”苏智良说,二战期间日本侵略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并犯下残忍暴行,这一历史事实不会因为日本政府不承认便不复存在。
“二战史实是清晰的,日本对亚洲其他国家的侵略是错误的,犯下的反人类、反文明、反人权的暴行是确定无疑的。部分日本右翼势力和政客故意纠缠于细枝末节,目的无非是企图通过否定细节进一步否定其所犯下的暴行。”张连红表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不断抬头,“他们不能真正从二战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也没有跟二战时期的‘军国主义日本’划清界线,无视历史教训,放任这种思维惯性蔓延极其危险。”张连红补充道,二战结束特别是“旧金山和约”签署以后的日本政府,应割断军国主义的思维方式,“只有承认所犯历史罪行并进行深刻反省,才可能有真正新生的日本”。
记忆遗产引导人类正确走向
“从世界范围来说,南京大屠杀与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惨案、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并称为二战史上‘三大惨案’。其他两大惨案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智良告诉记者,中国此次“申遗”,旨在维护历史在人类记忆中的真实面目,让世界民众对这段历史有更直观而深入的了解。
“从某种意义上说,档案记载的并不是中日两国的仇恨,而是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这应是人类共同的惨痛记忆。”郭必强认为,这些档案遗产有助于世界人民认识战争的残酷性,牢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捍卫人类尊严。
“世界记忆遗产可以说是人类记忆的最高形式。”苑利表示,南京大屠杀与“慰安妇”等历史不会随时间推移而被后世遗忘,人们将以“世界记忆”的方式将之记录并留存下去,借此促使人类反思战争、珍视和平,避免更多悲剧重演。“世界记忆遗产更像是世界的一面镜子,引导着人类文明的正确走向。”张连红这样比喻道。
原标题:原始性、真实性、代表性,互补互证,证据完整 学者解读南京大屠杀档案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原地址:http://www.csstoday.net/xueshuzixun/guoneixinwen/90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