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冯爱琴)7月19—20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地貌学研讨会在广西南宁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南海资源环境与海疆权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近30年来,中国海洋地理学研究取得了较大发展,而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该领域研究也面临诸多问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张振克表示,明确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问题是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海洋地理学是研究人海关系、服务区域海洋空间规划和可持续利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交叉科学。当前,应着力研究的科学问题包括人类活动影响下海洋资源环境时空变化、国家海洋权益、地缘政治和海洋战略、区域海洋生态保护和管理等内容。
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颖在论证南海海疆国界线问题时表示,追溯探查历史图件,1946年与1947年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与“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中先后确定,在南海诸岛外围的断续线段是我国在南海海域疆界的国界线。
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教授李金明探讨了中菲南海争议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问题,他说,中菲南海争议的现状需要高度重视,菲律宾在向国际海洋法法庭呈交诉状之前和之后,不断强硬地在仁爱礁和半月礁海域进行挑衅;在美菲《强化防务合作协议》签署之后,准许美军使用面临南海的几个重要基地,以图对中国起到威慑作用;在礼乐滩油气资源的共同开发问题上,菲方又片面撕毁协议,将礼乐滩列入自己的领土范围之内,要求按菲律宾法律进行开发。凡此种种,都说明中菲南海争议的发展态势需要我国从国内立法、摸索海域划界经验、团结周边国家等方面采取针对措施。
另外,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教授张乔民对我国珊瑚礁的准确面积量算、珊瑚礁退化和珊瑚礁保护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此次会议由南京大学、台湾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第四纪研究会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原标题:中国海洋地理学研究进入新阶段 亟待明确重点领域和关键问题
原地址:http://news.cssn.cn/zx/bwyc/201407/t20140725_126738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