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专门负责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维护,作为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者,已经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征信系统,这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众所周知,“诚实守信”是建立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商业诚信更是商德之魂、企业的立足之本。但是,目前我国的诚信环境并不理想,一些经济个体对利益的不正当追求导致社会上出现了种种不诚信的商业行为,加之全社会尚未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商业失信现象日益凸显,严重阻碍着中国经济的良性运作和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商业经济的良好运作和健康发展,我们就必须直面商业经济中现存的问题,深入研究商业失信现象,多措并举促进商业诚信的建设。
健全国家法律法规,为商业诚信建设保驾护航。“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诚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也首次将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党应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诚信缺失现象的重要举措之一。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商业诚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因此通过健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来推进商业诚信建设更为迫切和重要。经济转轨期社会秩序的混乱、制度的漏洞和打击不力是使诚信环境恶化的制度性原因。诚信要想让失信者畏惧就必须使自身具有法制力,以法律形式规定公民诚实守信的义务,对不守信的企业和个人给予惩罚。只有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才能从顶层设计的制度层面上整体谋划,规范经济个体的行为,从而确保市场经济活动中各项举措有效落实。当然,惩戒商业主体并非建设商业诚信的最终目的,我们需要辅以道德的力量,法律和道德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夯实我国商业诚信文化建设的根基。
塑造商业诚信文化,树立现代企业的信用形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时代的发展,诚信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诚信不仅是法律问题,也属于道德范畴。《说文解字》中解释:“诚,信也”,“信,诚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诚信源流源远流长,诚信长久以来作为一种善意的道德观念被认同,构成了人们为人处事的根本道德标准。针对商业失信问题,现在通过塑造商业诚信文化来引导企业商业诚信重建是非常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企业自觉采用适当的方式和手段加强道德教育和诚信文化学习,将会对全社会商业主体的价值取向产生正确的引导。如果说法律是以强制力的手段架起诚信的“高压线”,那么诚信文化建设则是以道德独特的魅力呼唤起商人内心深处对诚信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感,构筑起道德的“防火墙”。当然,商业诚信的建设更离不开全社会信用意识的提升和诚信监督责任意识的增强,需要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推进社会征信管理,落实诚信监督的社会责任。诚信乃为人之本。对诚信进行社会监督更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在此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迈开了一步,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统一负责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基本上为国内每一个有信用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出具的信用报告已经成为国内企业和个人的“经济身份证”。监督商业诚信是社会职责,更是对整个社会负责。每个公民都不仅需要提升自身的信用意识和诚信品质,也需要对其他人的诚信行为进行提醒和监督。从国家征信系统的设立到呼吁每个人自觉加强对社会诚信行为的监督,只有人人履行义务对诚信负责,将商业失信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才能加速推进企业商业诚信建设历程。
建设系统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工作,任重道远。努力依托法治诚信、道德诚信、社会诚信来共同合力构建系统的社会信用体系,对克服社会商业诚信危机,引领社会诚实守信良好风气,强化公民社会责任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位: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原标题: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助力商业诚信
原地址:http://www.studytimes.cn/shtml/xxsb/20140804/59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