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复始迎新岁,万象更新展峥嵘。告别硕果累累的2014年,哲学社会科学界迎来充满希望的2015年。新的一年,社科界重点关注哪些问题?将开展哪些学术研究?
围绕基层实践展开理论研究
为把脉动态,记录中国学人为探索当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记者联系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文军。作为赴鲁甸地震灾区的第三批上海社工服务队领队,他刚从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回到上海。文军的团队肩负的使命是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能,提升受灾群众自助和互助能力,重建灾后社会支持体系,探索大灾之后开展应急社会工作的新途径。
“自2014年9月开始,我们在灾区开展大量实地调研,积累起丰富的一手资料。2015年,我们将基于这些调研,结合当前国内外社会工作理论研究现状和我国社工服务发展实践,更好地完善我国应急救灾体系。”
和文军一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丁士军也将学术研究的目光投向基层实践。“2015年,我将主要围绕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农户因土地改变用途而产生的生计重建等问题开展研究。”丁士军介绍,他的团队已对江西九江、湖北襄阳、云南昆明等地的900多户农户开展实地调查,2015年,他们将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可行性措施,以帮助这些农户重建生计。
2015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符平将继续围绕市场社会学展开研究,重点对参与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所面临的危机展开分析。此外,符平表示,今年将尝试在理论上澄清文化与市场关系的若干问题,考察文化如何对市场实践产生影响,及其在协调经济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作用。
积极拓展新的学术生长点
“流域人类学研究将成为我国人类学民族学发展的学术生长点之一。”谈及新一年的研究计划,西南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民族学系主任田阡介绍说,近年来,他们的团队开展的以流域为单元的区域族群关系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取得了新成果,在此基础上,他们将追求更高层次上的方法论自觉,并举办“中国流域人类学首届高级工作坊”,为今后开展流域人类学的集体攻关和协同创新储备学术力量。
2015年,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洪修平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即将结项,《百年佛学研究论著总目》、《百年佛学研究精华集成》系列丛书200册将陆续出版。在此基础上,他将开展对百年佛学研究学术史的研究,并通过对近现代以来佛学研究与社会变革、时代思潮、中西交流的关系以及对新资料、新方法的探讨和运用,为当下的学术创新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