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8年前的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这场极其野蛮的侵略战争,其终极目的同一切帝国主义战争一样,都是“列强力图奴役其他民族,掠夺殖民地,以获得原料产地和资本输出场所”。战争已去,殷鉴不远。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流趋势的背景下,日本右翼势力否认、遗忘甚至蓄意“美化”二战侵略历史的丑陋行径值得警惕。
日本侵华战争史不容否认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在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中国“生命之牺牲、财产之损失、预期收获成为泡影、公私事业之转变、土地之被蹂躏、人民心理之不定等等直接间接损失之巨大,同盟国中无可比拟,即历史上亦复少见”。
山西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教授岳谦厚认为,日本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行动与其野蛮掠夺行为互为表里,而这种掠夺既有惨无人道的人力掠夺,又有贪得无厌的财力物力掠夺——这种帝国主义式的掠夺既有在“合法贸易”名义下进行的,更多的是明火执仗的强盗抢劫行径。同时,它在战争过程中对中国和平居民的残暴的血腥屠杀,又与德国法西斯对犹太民族的种族灭绝行为一样,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令人发指的黑色记录之一。
岳谦厚说,回首反观这场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浩劫的侵略战争,并对此次战争所造成的各种损失进行调查研究,无论历史意义抑或现实意义均十分深远。“因为,战争以及由此造成的种种悲剧还远没有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充分检讨与认真反思。”
警惕日本“美化”战争记忆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刘江永认为,日本广岛、长崎作为人类历史上仅有的受过原子弹轰炸的城市,设立相关的纪念馆、资料馆,以此体现人类反对核武器、珍惜和平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与此同时,广岛还设立“忠魂社”,以此纪念广岛从甲午战争以来作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军港”史,更不要说从“靖国神社”到遍布村、镇的二战军人墓地、纪念馆。这就值得人们警惕。
“日本在战后销毁大量关于侵略战争的罪证,同时又非常重视自己作为战争受害者的一种战争记忆的保留。”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史桂芳说,对日本和平博物馆、战争资料馆等进行数据统计,发现这样的起到战争记忆作用的纪念馆在日本多达200余所。
学者们发现,日本关于二战的纪念馆、资料馆等多由政府管理或委托管理,也有一些属于行业协会管理。这些场馆大多对外开放,只收取少量门票,成为日本“历史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这种“教育”并不是真实、客观呈现历史原貌,而是蓄意“漂白”和“美化”二战侵略史。
刘江永发现,位于“靖国神社”内的游就馆是一个战争博物馆,前几年甚至将东京审判11位法官中一名印度法官的已经被驳回的蓄意“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罪行的言论资料,单独作为东京审判资料展览。这种选择错误观点作为“史料”、隐瞒历史真相的做法,值得警醒!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凌星光认为,日本关于该国发动侵略战争并最终战败的官方说法中,竟然并没有“战败”一说,而是称之为“终战”。在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日本官方仍将其称为“终战”70周年纪念,目的就在于刻意隐瞒日本作为战争侵略者、战败国的身份。
日本青年一代正逐渐远离真相
史桂芳认为,日本战争纪念馆、资料馆等的设置,反映了日本政府有意引导日本社会淡化侵略历史的意图。“战争纪念馆普遍存在一种模糊战争意识,淡化战争责任,缺乏必要的反思和反省。其馆所名称普遍带有‘和平’字眼,很少涉及‘战争’。”史桂芳认为,向往和平是值得理解的,但是,这也反映了日本社会文化中的对战争的暧昧态度与回避责任。必须知道,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假“和平”之名,笼统反对战争,是对历史和未来的不负责任。
岳谦厚认为,70年来日本许多政要、一些颇有影响力的“学者”,不仅拒不承认本国当年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责任,反而肆意“漂白”和“美化”自己的侵略史,高唱“大东亚战争肯定论”、“相互责任论”、“结果有益论”、“罪小功大论”、“战争时效论”、“排除感情论”、“侵略有理论”以及“自身亦是受害者”等各种论调,甚或欲借国际政治秩序再造之机重走军国主义老路,而对那些曾经饱受战争之痛的国家和人民所发出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呼声置若罔闻,极大地伤害了战争受害国家的民族感情,更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警觉。
学者们认为,随着具有真实战争记忆的老兵逐渐老去,历史教科书刻意淡化明治维新以来的侵略历史,大量纪念馆淡化侵略、战败的历史,日本青年一代正逐渐远离真相。
凌星光认为,日本学者白井聪在2014年所著《永续败战论》已反思到,从战后至今日本“为了满足自我的信念,对国内及亚洲一直否认战败”,但现“已经不可能维持这样的体制了”。日本右翼势力的种种做法,难以以史为鉴,无益于开辟未来。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 张君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