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提升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质量
发布时间:2024-09-06 15:02:00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在农村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

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为目标,把党纪学习教育与乡村振兴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从2022年至 2024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每月通报的案例可发现,全国查处乡村振兴领域侵害群众利益违纪和腐败事件屡见不鲜。基层党组织仍与全面从严治党,对象全覆盖、标本兼治的要求存在差距。

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原因。根据具体案例分析,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发生违法违纪现象的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少数基层干部政治站位有待提高。在村级干部违纪案例中,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相对较多。少数干部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偏离了党的初心使命。二是少数党组织监督机制尚不够完善。少数村级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作用尚发挥不到位,但又要紧跟上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致使少数干部在重大事项的民主决策中出现了武断或独断现象。三是人情关系的地域性影响。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对象基本都是朝夕相处的村民,置身自己的“熟人朋友圈”,考虑到熟人情面,往往会削弱干部的法纪观念。

以党纪学习教育推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时代意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着重强调,在乡村振兴领域违反党的群众纪律从重或加重处分。可见,推进乡村振兴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有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

有利于巩固党在农村的坚强群众基础。“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群众路线,突出纪律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是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党组织在农村领域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更是广大农村老百姓的所需所盼。

有利于解决好与新时代新要求新期待不相适应的问题。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入手,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厚植于心,将党的六大纪律铭记于心,才能解决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政治引领、共同富裕、综合治理等方面与新时代新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才能适应新时代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变化。

有利于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实践证明,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在农村基层走得深走得实。只有每一名党员同志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成为政治思想上的旗帜、事业发展上的先锋、日常生活中的模范,农村基层党组织才能成为乡村振兴中组织动员群众、推动基层治理、深化改革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战斗堡垒。

以党纪学习教育强化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选择。着眼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高度,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农村基层走深走实,需要全体农村党员干部正确定位职能角色,勇于自我革命,扛起时代责任。

加强思想教育,旗帜鲜明讲政治。一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党性教育,坚决落实党组织在农村的决策部署。二要将《条例》纳入党员、干部培训必修课,坚持逐章逐条学、联系实际学,明确工作和日常言行的衡量标尺,让党的纪律规矩在农村党员干部心中鲜明地立起来、严起来。三要坚持学用结合,要求党员干部在党纪学习教育中,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用老百姓的认可度和获得感作为履职的评价标尺。

将警示教育与榜样教育相结合,知敬畏守底线。一要注重剖析农村党员干部身边的典型警示案例,以案促治,坚持教育为主,预防在先。二要突出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让农村党员干部对标找差、见贤思齐,使先进典型教育作用更具时代性和感召力。三要将从严管理和鼓励担当统一起来,通过正反两面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公正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把党纪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投身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优化制度建设,坚持标本兼治。一要聚焦“关键人”,强化对村委“一把手”的督查考核制度,突出党的政治纪律、群众纪律、廉洁纪律、生活纪律;聚焦“关键环节”,突出党的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和村务公开制度。二要构建农村监督预防治理体系,建立农村基层专项巡察制度,探索县纪委监委向乡镇派出监察办公室及设立村级纪检办公室的路径。三要健全村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干部的权力负面清单,让干部在阳光下知责、担责、履责。

开展廉洁文化建设,以文化人。一是以廉养德,开展集教育性、时代性、新颖性于一体的廉洁文化建设,创新内容表达形式和载体传播方式,培育农村党员干部的廉洁文化自觉,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二是以廉促治,将廉洁文化融入乡村治理,与落实党的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相得益彰,形成风清气正的基层治理生态。三是以廉固本,将廉洁文化与业务工作规范化相结合,探索开展农村“三资”管理新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助力农村固本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作者为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蔡 艳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