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始终坚持政治引领、价值导向、思想教化的原则和态度。讲好中国故事,宣传好中国声音,对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亲和力、感染力具有重要作用。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为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转型契机。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以讲好中国故事为核心,打造情理交融、立场明确、导向鲜明的新思政课堂。
挖掘故事资源强化价值引领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需要系统归纳和整合故事体系,深挖其内在的价值内涵和精神实质。讲清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同时期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红色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最为直接和鲜活的素材。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典型事件融入思政教学,引导学生梳理历史发展脉络,了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矢志不渝的奋斗经历。讲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阐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包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士人精神、“知而好问,然后能才”的求学精神、“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德追求、“非其义,不受其利”的义利观念等。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革命文化故事,包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融入思政教学,强化价值引领。
以不同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为切入点,将不同时期的战略部署、实践道路、治国理政方略作为故事内核,引导广大青年学子从故事中汲取力量。讲清中华民族一路走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和宝贵经验。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一国两制”“改革开放”等融入思政教学;将新时期国家在统筹经济发展、信息通信、生产制造、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就融入思政教学;将国家在住房、医疗、教育、科技、就业、养老等方面做出的民生实事融入思政教学,增强学生政治信心和道路自信。讲清新时代的中国故事,如“乡村振兴”“中国梦”“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社会发展相结合。
拓宽叙事场域引发情感共鸣
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应视具体场域的具体需求制定针对性的传播方案和传播策略。新时代,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新思路、新视野、新方法。因此,构建因势而变、因时而变的多场域传播机制,刻不容缓。
高校思政课要讲好中国故事,应在传统教学空间的基础上积极向网络空间、多维教学场域不断延伸。主动抢占网络育人阵地,在网络平台提升中国故事的曝光率、存在感;应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智慧课堂,创设师生交互的叙事情境,依托在线教育平台、慕课APP、腾讯会议、雨课堂等,完成课程教学、知识分享、在线测验、实时互动、多模态呈现、在线备课等,促进学生对中国故事的理解和吸收。以微缩性、故事性、引导式的叙事口吻,阐述无数革命前辈的人物事迹、革命精神、政治信仰等。以电视、电影、声像、音频、动漫、沙画、AI成像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感悟革命力量和革命精神的同时自觉形成文化认同。在微信公众号、小红书、抖音、校园贴吧、微博、校园官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定期发布思政课教学相关的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等内容,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提升叙事能力增强传播效能
思政教师的叙事能力与数字素养是影响故事传递效果和育人实效的关键。讲好中国故事,既需要有理论深度,也需要有情感力度。因此,讲好中国故事,应激励广大思政教师积极参与到故事叙说和思想传播工作中。
加强对思政教师数字素养、理论阐述、价值引导、情感激励的培养。“政治强”是提升思政教师政治素养和职业信念认知的关键。从理论培训、政治学习、理论考察、知识讲座、党史知识培训等方面入手,丰富思政教师理论知识储备。从组织开展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入手,提升思政教师对“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工作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在集体教研、集中备课、交流研学、教学观摩、业务竞赛等活动中,帮助教师掌握理论具体化、道理浅显化、故事形象化的方式方法,提升故事叙说能力和育人实效。从师德师风培训、“大教育家”精神培训、文化素养培训、心理培训等角度入手,提升思政教师综合素养,引导教师以仁爱之心打造有温度、有力度的故事叙说课堂。
从配置数字技术资源和数字化教学载体入手,推进数字技术和新兴教学载体融入思政教学的备课、教课、评课、考核等各场景,为教师进行数字化传播和数字化教学提供软硬件支持。数字化学情分析系统、教学反馈系统、在线教育管理平台等技术的融入,可为思政教师进行精准内容供给和故事叙说提供数据支持。从数字教学专题知识讲座、技能培训、营造微认证环境、政策激励等方面,增强数字教师数字素养。依托技能培训,帮助思政教师快速掌握基本的数字技术理论、科技伦理、实操技能等。将思政教师的数字素养与绩效考核、评优评奖挂钩,激发思政教师主动应用数字技术、数字平台讲述中国故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创新叙事方式增强故事吸引力
讲好中国故事,应从不同视角、不同声音、不同主题、不同情境入手。中国故事外宣传播过程中,既要统筹全局,也要做到坚持问题导向。因此,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要下苦功、尽全力。
数字技术赋能数字教学,赋能中国故事的叙说,要坚持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结合。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主动发声、积极发声。在互联网平台生产、制作优质课程资源、课件资料和故事素材,分享、传播更多教学动态和教学成果,吸引更多教育工作者、学生受众、社会人士加入传递中国声音的行列中。加强舆论引导和人文关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择取时事热点话题、民生热点话题、国际热点资讯、创新创业、心理健康等,在重要时机、重要节点进行故事叙说,增强故事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故事“出圈”。在信息过量、知识更新速度以指数级增长的情况下,高校思政教师应以更“接地气”“出圈”的方式吸引目标受众的关注和聆听。以虚拟现实技术为支撑,建设红色数字展馆,引导学生足不出户就可进行“数”览体验。
(作者单位:天津城建大学;本文系2021年度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基于大学生抗逆力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与路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1JDSZK037〉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