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用中国技术“点亮”中国故事
发布时间:2025-02-08 10:11:00

今年春节档电影市场异常火爆,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精彩的故事和震撼的画面,赢得广泛赞誉。电影导演饺子透露,起初他也曾寄希望于找一些国际团队来帮助完成重点镜头,但效果并不理想,最终靠着中国团队不断打磨,才实现他理想中的效果。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一跃成为大银幕上的视觉盛宴,这部电影的成功,是用中国技术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体现。

中国电影技术的长足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坚实支撑。《哪吒之魔童闹海》集结全国138家动画公司、4000余名国漫人,其规模与协作深度远超1600人参与的前作,堪称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里程碑。近年来,中国电影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从以往依赖中外合拍,到国内团队挑大梁,国内特效制作、动画设计等领域伴随着电影产业一路成长,技术力不断攀升。观众们普遍感受到国产电影画面越来越精美,能够比肩国际大片水准的作品越来越多。

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人对中国故事感情深厚、理解深入,愿意全心全意为了理想效果而“死磕”。导演不必向团队解释什么是“玉虚宫”“金箍棒”,中国人自小对此耳熟能详;动画人不待扬鞭自奋蹄,每个人对参与这部鸿篇巨制与有荣焉。可以说,若没有国内团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情共鸣,再先进的技术也难以呈现中国故事的灵魂。

《哪吒之魔童闹海》,用一场历时5年的“中国创造”攻坚战证明:当尖端技术遇上文化深耕,当工匠精神遇上产业协同,中国故事便能突破次元壁,以世界语言书写东方传奇。从打开国产科幻片大门的《流浪地球》系列,到创造票房神话的《哪吒》系列,这些电影通过“技术赋能+文化解码”的双重创新,将家国情怀、传统神话等文化基因转化为数字时代的共通语言,在海外同样引发现象级传播。文化自信与技术创新,犹如中国故事的“鸟之双翼”。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诞生一个又一个生机勃勃的新故事,孕育出超越地域的文明对话新范式,让故事更可感可及、可爱可信。

也应看到,中国电影产业的技术升级之路,是一条开放、协作、圆融的合作之路。参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国内团队,有不少是从外包代工做起。比如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参与全球动画巨头梦工厂《驯龙记》电视版的动画生产,通过外包项目积累了技术经验,培养了人才队伍,逐渐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中国气派的技术企业。注重中国技术,并不意味着筑起高墙、封闭发展,而是鼓励技术工作者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与国际一流团队碰撞智慧、合作项目,让我们的技术走出国门,也让更多技术为我所用。

中国技术“点亮”中国故事,中国技术本身也是中国好故事。在电影产业之外,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DeepSeek爆火背后的创新故事,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背后的美丽故事,TikTok出海背后的生活故事等。负责任、有担当的中国技术,正以丰富的创新实践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智慧与文化魅力。期待更多技术工作者用创新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技术惠及人类、中国文化“圈粉”全球,为增进文明间的理解和信任架起更多的桥梁。这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崛起,更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与科技硬实力交响共鸣的时代强音。

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袁 媛   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