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破茧成蝶,把“创新之火”燃得更旺
发布时间:2017-02-08 08:59:00

  江苏发展站上新关口,省政协委员热议聚力创新——

  两会锐视角

  “江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关口,正从‘数量追赶期’步入‘质量提升期’,面临着爬坡过坎、破茧成蝶的重大考验,迫切需要把‘创新之火’燃得更旺。”在省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上,省委书记李强的讲话引起委员们的强烈共鸣。

  新关口,

  从数量追赶期步入质量提升期

  江苏的发展,站到新的十字路口,唯有创新开路,方能动力十足。这成为委员们的共识。

  “李强书记说,要坚持创新开路,让创新之火燃得更旺,提出江苏如何通过创新来增强发展动力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副院长刘旺洪受访时说,这是江苏从“数量追赶型”模式到“质量提升型”发展模式的根本要求。

  苏州大学高技术产业研究院院长、苏州苏大维格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林森说,现在劳动、环境、土地等优势正在减弱,实体经济不靠创新难有新发展。我们应该利用创新驱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如何让创新之火燃得更旺?”刘旺洪说,最主要的就是,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把江苏的“全国第一大创新能力”和产业转型升级有机结合起来;第二就是要全面创新,将发展理念真正转到“以人民为中心”上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消除一切不利于社会创新活力迸发的障碍。

  着力点,

  抓住科技创新“牛鼻子”

  “我们要充分发挥我省的科教资源优势,盘活用好创新‘家底’。”省政协委员、省教育厅厅长沈健颇有感慨。

  江苏目前有141所高校、190万在校大学生,高校数和在校大学生数均居全国第一,同时拥有一批在国内领先的优质学科。江苏23所高校的97个学科进入全球同类学科的前1%的行列,进入的高校数居全国第一。要营造好的氛围,落实好的政策,通过协同创新,使产学研结合,使高校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他说:“我们要解放思想,敢做第一人,敢做第一事,取得第一成果,以第一速度转化为生产力。”

  “军民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很多军工高新技术亟待走出‘深墙’,融入地方经济。我们运用军用技术的5G相控阵天线,在去年通信展上引起业界高度关注。类似这样的军工资源都亟待发掘、盘活。”中电科技集团第五十五研究所所长高涛说,“我们应沿着几个重点方向集聚资源。信息技术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尤其是基础软件和核心芯片,芯片产业1美元的产值,可带动100美元的GDP。没有自主创新的芯片,产业大厦将建立在沙滩上,聚力创新,要把集成电路产业做成龙头。”

  企业如何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南京三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沙敏委员说,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主要障碍就是缺乏资金。目前一些培育企业的“创新基金”其实是 “保险基金”,做的是从企业上市前的最后一棒,但现实情况是,从“99到100”容易,从“0到99”太难。在企业最重要的转型期,特别需要政府给企业的创新推一把,烧一把火。政府可提供本地性需求,购买创新服务,避免公共科技投入的重复,鼓励企业合作,委托企业联合来承担科技项目,同时提供专项针对科技项目的基金,聚焦支持核心企业进行科技创新。

  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感知集团代表中国参加2016年国际标准化制定,取得国际标准组织物联网架构体系的主导权。省政协委员、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说,听了李强书记的讲话,看到省里对聚力创新如此高度重视,我更有信心。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研发人员一大半是博士,有教授,还有国际专家,在美国、欧洲、日本都有设计研究中心,建立起全球无边界的人才机制。下一步将全力推进物联网金融的落地和快速发展,建立产、融、商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为聚力创新做出更多贡献。

  大创新,

  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要着力推进全面创新,推进发展理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 李强书记的这句话,让不少委员感触很深,尽管现有不少促进产学研融合的政策,但创新环境还需体制机制的深刻变革。

  没有人才,企业走不到科技创新的前沿。江苏企业吸引创新人才还严重不足,有委员表示,这不仅仅是推倒挡在校企间的一堵“墙”,而是需要一整套的体制机制创新。

  “都说企业是创新主体,但企业根本付不起高层次人才的年薪,没有吸引人才的实力。” 陈林森说,高校招人才用的是财政资金,企业招人用的是自己的钱,付不起年薪,高校的人才一进去就出不来。

  现在一些高端研究所,用现代手段打造传统研究所,与地方经济隔离,违背原先建研究院服务地方经济的初衷。省政协常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联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秦小麟表示,“教师离岗三年创业”之类政策并无太大作用,因为企业和高校是两套不同的评价标准,高校教师去企业干几年,就会落后别人一大截,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方面都存在困难。

  利用市场配置人才,让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必须改革科研人才和成果评价机制。“现有的评价机制碎片化,只评价个人的论文数、课题数,不利于协同合作和校企联合。德国弗朗霍夫学会,30%-50%的经费跟工业化接轨,他们不考察个人写多少文章,只考察工业化的输出程度。” 陈林森说。秦小麟则表示,自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重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才能应对协同创新组织日益复杂化的创新活动,让创新之火燃得更旺。

  “建设创新文化,是激发创新活力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刘旺洪说,要在全社会鼓励“三种精神”:一是营造现代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把企业做强做大,真正做原创型的、有自主品牌、有核心技术同时有较高国际市场占有率的产品或者企业集团,打造江苏的品牌;对科技人员、普通技术工人来说,主要是强化“工匠精神”。“精致制造”应成为江苏制造业的名片;对全社会而言,要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文化氛围,使整个社会充满创新活力、不断奋发向上。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频萍 宋金萍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韦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