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坚守实体经济,构建江苏现代化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18-05-25 15:11:00

  摘要

  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座”和“根基”。江苏以制造业起步,以实体经济见长,不仅工业规模领先全国,新兴产业领域也成绩斐然。新时代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江苏需要紧紧围绕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目标,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做好以“新”促“高”、强“芯”补“核”、扶“优”塑“品”三篇文章,以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江苏贡献”。

  一、实体经济对江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最为紧迫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也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实体经济主要包括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农业和部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体经济的重点在于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表明,实体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座”和“根基”,只有植根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强大工业基础之上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具有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江苏以制造业起步,以实体经济见长。新时代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江苏必须继续坚守实体经济,以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江苏贡献”。

  二、江苏实体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江苏实体经济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更是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1.实体经济占比高,工业规模领先全国

  实体经济占江苏经济总量超过80%,是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基。2017年我省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13.30%,较江苏GDP占全国的比重高出40%水平,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工业具有规模大、门类全、企业优、支撑强等诸多优点。

  2.基础优势明显,制造业产业集群竞争力较强

  在制造业31个细分行业中,江苏有8个行业收入排名位居全国第一、6个行业位居第二。近5年江苏省是入选全国百强榜园区数量最多的省份且发展强劲,2016年有20家入选全国百强园区。南京智能电网、无锡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苏州生物医药、常州智能制造装备等产业集群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3.新兴产业实力显著,小巨人企业快速涌现

  江苏在全部11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子行业收入份额稳居全国第一,新材料、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光伏、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居全国领先地位。在新能源、智慧物流、高性能计算机、石墨烯、物联网、纳米科技等新兴技术领域位于全国前列,培育了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行业“隐形冠军”、“单打冠军”企业达到2000多家。

  虽然,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实体经济发展,但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及习总书记对江苏省的期望相比,江苏实体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多年来形成的以国际代工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跟随式、模仿式发展路径难以适应以高技术、新模式、业态多元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二是,世界级影响力的本土企业相对缺乏,具有强大战略引领性的创新集群相对偏少,特色产业集群中传统产业集群占比依旧较高。三是,制造业中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相对缺乏,产业发展的话语权、支配力相对薄弱。四是,虚拟经济畸形发展,对土地财政依赖过大,实体经济的资源和发展空间受到一定挤占。

  三、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江苏路径

  江苏坚守实体经济,必须紧紧围绕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目标,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做好以“新”促“高”、强“芯”补“核”、扶“优”塑“品”三篇文章,以此培育江苏实体经济的内生增长创新动能,加快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以“新”促“高”,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一是,力争上游,抢占新蓝海产业制高点。把握国际产业发展新趋势,加强前瞻性部署,集中优势资源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战略性大蓝海新兴产业,以南京软件和智能电网、无锡物联网、苏州纳米、常州智能制造、徐州高端装备、泰州生物医药等区域标志性新兴产业高地建设为依托,对重大项目引进、关键技术攻关、兼并重组和关键成果转化、中高端人才引进培育给予优先支持,力争在国内同类产业保持上游位置。

  二是,持续优势,向传统产业制高点攀升。对于机械、冶金、纺织、石化等江苏四大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制造装备升级、智能化改造,以企业品牌和产品质量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与互联网融合,引导企业创新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延伸服务链条,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价值链增值和竞争力突破,继续保持在国内的优势地位。

  2.强“芯”补“核”,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一是,突破产业技术瓶颈,逐步摆脱对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外部依赖。释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红利,以龙头企业突破产业关键技术为引导,聚焦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环节,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着力攻克一批重大核心技术瓶颈,构建涵盖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的国内价值链,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

  二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并重,掌握产业发展话语权。以创造原创性成果为导向,依托江苏创新资源,汇聚整合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建设一批以市场为导向的全球性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培育若干产业成为全球产业创新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原创技术的重要策源地,争取在区块链、量子技术、商用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领域实现颠覆性技术的突破和创新,从而提升企业在国际资源配置中的主导地位和话语权,由此引领国际产业发展趋势。

  3.扶“优”塑“品”,培植产业发展排头兵

  一是,分层孵化,扶“优”小巨人企业快速成长。从可能性、可行性出发,建立分层孵化体系,遴选一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高技术领域具有高成长性的“小巨人”企业,建立重点企业库,打造“排头兵”产业园,通过提供精准服务,扶持培育优质企业快速成长。

  二是,塑造品牌,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强化企业在“江苏制造”品牌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激发企业家精神与现代工匠精神,扩大和加强质量管理、标准创新、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供给,培育发展一批江苏名牌、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出口名牌,推动江苏产品向江苏品牌转变,以“江苏制造”品牌推动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集团)。

来源:江苏现代服务业智库   作者:徐圆、宣烨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