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项目动态
管理文件
文件下载
社科成果
社科动态
人才巡展
高校社科
图片新闻
相关链接
坚持人民在新时代文艺创作中的主体地位
发布时间:2024-05-14 11:39:00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人民的文艺,就是坚持以人民为本位、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把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表现人民、为了人民,同时向人民学习,从人民身上汲取文艺创作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这一重要论述,既是对人民概念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人民在新时代文艺创作中主体地位的强调和强化。

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新时代文艺创作的人民立场,坚持人民在新时代文艺创作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加深、丰富对人民作为表现主体、创作主体、审美主体的理解,既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民的创造活力,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审美需求。

人民是文艺的表现主体。人民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推动时代前进的真正动力。人民是时代的主角、生活的主角,是“剧中人”“见证者”,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否为千千万万的人民抒写、抒情、抒怀,决定了能不能创作出让人民满意的优秀作品。江苏作家高晓声笔下的农民“陈奂生”,之所以能在书本、荧屏和舞台上熠熠生辉,正是因为“陈奂生”代表的是人民的形象,表达的是人民的情感;电视剧《人世间》之所以能引起广大观众共鸣,正是因为作品讲述了人民的生活史、情感史、奋斗史。“有没有感情,对谁有感情,决定着文艺创作的命运。如果不爱人民,那就谈不上为人民创作。”一切轰动当时、传之后世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时代要求和人民心声。

人民是文艺的创作主体。历史是人民书写的历史,文艺是人民的文艺。我们要深刻认识到,人民的文艺,不仅仅是以人民为表现主体的文艺,还是以人民为创作主体的文艺。“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人民是文艺的创新者、创造者。纵观人类的文明史,一切文艺的发展、演变,都离不开人民的创造。《诗经》采集于各地民间诗歌,《荷马史诗》源于民间口头相传的故事。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当前,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人民作为新文艺的创造者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网络文学、短视频、公众号、有声书等新型的文艺样态,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素人写作、校园民谣、民间艺术、自拍短剧等多样的文艺形式,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事物。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人民对于文艺的无限创造力,他们全面地、多样地、自如地投身到文艺的创造之中,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文艺创作的新主角。

人民是文艺的审美主体。从解决温饱到全面小康,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生活提出更高需求,而且对精神生活有了新的需要,其中也必然包含着对文学艺术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具体来讲,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作为文艺创作的努力方向,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审美期待作为文艺创作的根本法则,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审美判断作为文艺创作的价值标准。人民是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只有人民群众满意的文艺作品,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马克思指出:“人民历来就是什么样的作者‘够资格’和什么样的作者‘不够资格’的唯一判断者。”在这个全民可以创作、全民参与阅读的时代,人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充分表达自我、建构自身话语方式的机会。审美权不再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而是人人都可以拥有的东西。微博、豆瓣、微信以及铺天盖地的自媒体平台,为人民自由、自主地进行文艺评价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文艺创作不但要经得起专家的评价、市场的考验,更要得到人民的认同。只有把人民群众作为文艺鉴赏和评价的主体,让一切文艺作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审美检验,才能真正打动人民、感染人民、赢得人民。

“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要求,离开了这一创作导向,文艺发展就失去了价值准则。如果文艺创作不表现人民,就会失去真实感、没有感染力、丧失生命力,如果文艺创作不依靠人民,就会缺乏创新创造的根基、活力和动能。人民群众是文艺创作的生命源泉。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人民中寻找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一切文学艺术才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源泉。

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新时代的大舞台上,为时代和人民放歌,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文艺作品,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为不断推进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江苏年轻干部政治教育研究中心 执笔人:韩松刚,江苏省委党校第7期中青年干部培训三班学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副主任)

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蔡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