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研讨南京在街镇治理方面的探索和经验,进一步激发街镇治理效能。11月18日,2022年度“街镇治理效能研究”专家座谈会在宁举行。南京大学社会学院院长成伯清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邹农俭教授、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卫研究员、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陈友华教授、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徐嘉教授等出席会议。
探究多元化街镇治理效能模式
本次座谈会由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南京市青年文化英才培养项目——街镇治理效能研究博士工作站承办。
座谈会分为“街镇治理效能研究”项目汇报和项目研讨两个环节。
在“街镇治理效能研究”项目汇报环节,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街镇治理效能研究博士工作站主任任克强,从行政执行能力、为民服务能力、议事协商能力、应急管理能力、平安建设能力、智慧治理能力等方面,阐释街镇治理效能构成要素;并以群众主观满意度指标为主体,构建综合性评估框架及指标体系,评估南京街镇治理效能的现状、创新及成效。他还选取了建邺区南苑街道、栖霞区燕子矶街道、江北新区顶山街道、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秦淮区朝天宫街道、溧水区和凤镇6个街镇作为案例进行观察,辨析不同类型的街镇及其治理资源,分析其特色和成效,进而探究多元化街镇治理效能模式。
街镇治理研究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统一
汇报发言结束后,与会专家进行了精彩点评。
成伯清认为,基层治理效能体现在所涉及的参与者本身内在的团结和组织化的程度。群众满意度评估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能够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各街镇都有自己的特色,其治理实践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可以通过比较研究,使研究成果更具应用价值。
邹农俭认为,街镇治理效能选题很好,街镇是我国社会治理中的一个重要单元,客观描述基层实际治理中是一种什么形态很有意义。街镇治理研究既要有理论思考,也要站位高,去探索一些基层治理最基本的东西。
张卫认为,团队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每个街镇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同,街道组织架构、工作职能、群体对象等情况不同,要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徐嘉认为,通过一个体系来评价带有全局性的效能,街道的定位是不同的,要细分出来。既要试图构建具有普遍性的评价体系,也要探索差异化评价,对街道作一个分类,不同街道目标不同,考核的体系也要不同。
陈友华教授认为,博士工作站成立很有意义,提供了一个科研人员深入基层的平台。街镇治理的形式越来越多,要警惕基层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行为。研究一方面要强调特色,另一方面要可以推广。
提升街镇治理能效,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在项目研讨环节,任克强表示,“微网格”是建邺区南苑街道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坚持党建引领、志愿在前、就近取才、契约管理、清单考核、弹性时间,聚焦“以党建为引领,以居民为中心,以志愿为前提”的网格治理多元协同、功能闭环及效能监督。打通服务群众的毛细血管,由小区居民和物业人员充当助理网格员,实现身边人管身边事,切实实现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把精细化服务、精准化治理切实落到实处。
南京大学陈家建教授表示,燕子矶地区的社会治理经验主要体现在工业区旧貌换新颜,昔日化工经济重镇华丽转身为今日绿色发展排头兵。燕子矶地区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进产城融合,升级产业结构,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引导退城入园,全面完成了所有污染企业的关停搬迁,为区域高质量转型发展腾出了新空间。在经济、环境、产业、民生等方面重新定位,以“公共服务、商业贸易、文化旅游”为重心,以治理污染、改善环境,带动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
南京林业大学王泗通博士表示,江北新区顶山街道大力推进社会治理改革创新,以实施“四大工程”为重点,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红荷头雁”工程,重在建队伍,明职责;强能力,抓管理;优机制,提效能。“组团领跑”工程,聚焦强党建,“红色物业”全覆盖;抓考核,选优去劣提品质;促参与,共建共治享生活。“星级服务”工程,推动街道中心再升级、街社同权通办再升级、政务服务品牌再升级以及创新推出“小顶快跑”品牌。“数字未来”工程,突出数据融通,“一网统管”掌全局;体系重塑,“元宇宙理念”引方向;惠及民生,智慧养老增福祉。
南京市社会科学院曾盛红博士表示,玄武区梅园新村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强化阵地建设、功能建设和队伍建设,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升街道和社区治理效能。建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功能高度聚合、资源高度共享;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小红梅”、退役军人主题馆等公共空间,有效承载新时期文明实践的深入开展;发动多元治理主体,企业党员“退休不褪色”、军转干部“退役不退志”、居民群众广参与,凝聚基层治理合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康镇博士表示,秦淮区朝天宫街道紧抓“文化朝天宫、幸福烟火巷”的发展定位,以党建引领为原则,打造“168党建联盟”、商户自治协会、居民议事会,创新“两问于民(商)”机制,探索一体化执法改革、大物业改革,助推城市街巷、小区多元主体的共驻共建共享,持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为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朝天宫街道积极构建融政、产、学、研、金、商、居、客于一体的产业链生态圈,推进社区运营、社区更新、社区治理三项重点工作,努力提升各方主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苏省委党校杜沙沙博士表示,溧水区和凤镇社会治理旨在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积极主动融入南京都市圈建设,努力寻求自身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中独特的角色定位。镇政府率先打造“游住互补、居业结合”的治理模式,推进“景区+村集体+乡村民宿”的合作发展模式,重点打造环石臼湖渔家文化带和孔枫线田园风光带,吸引社会资本和村民自发参与打造民宿集群;同时,通过农旅产业质量提升,带动村民居住环境改造升级,共享发展红利。这种社会治理模式将产业和居住结合起来,打造宜业宜居的街镇区域,从而推进村民就业本地化,以应对疫情期间农村居民的流动风险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宋广玉